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1篇
综合类   56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为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对大跨砼斜拉桥进行的稳定分析中 ,模拟了拉索只拉特性、施加了预应力与预拉力、考虑了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 ,得到了合理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3.
燃油成本在班轮运营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燃油补给是影响航运公司班轮运营成本和效益的一项重要决策.基于航速调整策略,以班轮运营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燃油补给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运用分段线性逼近法对燃油消耗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并设计了求解算法步骤.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航运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船舶更适宜采取较低的航速,采取灵活的加油港策略或放宽船舶到港时间窗限制,能更为有效地降低燃油成本.  相似文献   
24.
在分析中低速磁浮交通车线关系基础上,研究车辆通过圆曲线时悬浮力变化情况,分析转向架结构和圆曲线的几何匹配关系,计算车辆部件偏移量、悬浮力变化量、弹簧变形量等,给出最小圆曲线半径的合理取值,说明满足车辆与线路之间的匹配关系是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实践表明,研究结论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设计参数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大跨度斜拉桥的静风非线性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时考虑静风荷载非线性和结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运用增量迭代法分析计算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空气静力稳定性 ,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 ;并结合一座主跨为 10 0 0m的钢斜拉桥进行分析计算 ,验证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最后 ,讨论静风荷载非线性、初始攻角等因素对大跨度斜拉桥静风失稳临界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针对机车高圆簧计算的传统力学方法,提出了与高圆簧实际情况更为相符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模型考虑高圆簧支撑圈几何形状的变化,计入了弹簧两端的橡胶垫,考虑了弹簧变形时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条件,并根据机车通过曲线等高圆簧工作的实际工况进行了计算。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弹簧受力时横截面上存在很大的法向应力,尤其在通过曲线时其法向应力甚至增大到了不容忽略的程度;弹簧两端橡胶垫起到了降低法向应力的作用;高圆簧上显示着远比传统力学方法计算结果更为复杂的应力分布。而传统的力学计算方法只能计算出弹簧在轴向压力工况下的刚度和剪切应力。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决阴极电泳涂装对表面处理剂的特殊要求和实现处理过程中的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出与阴极电泳涂装配套的低温快速磷化剂、低温无磷脱脂剂、胶体钛表面处理剂、新型复合有机促进剂,解决了传统的磷酸盐脱脂剂、促进剂对环境的污染;确定了碱度、酸度、温度等最佳工艺条件,测定了磷化膜的晶型结构和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新型金属表面处理剂处理速度快、温度低、沉渣少、寿命长、无毒环保,磷化剂所得磷化膜为片状聚晶型体结构,膜薄而致密、耐碱性强,与阴极电泳涂装配套性能优异,涂层附着力强,耐腐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28.
根据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发展特性,在灰色预测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模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并优化背景值,建立以轨道几何不平顺检测数据为时间序列的非等时距灰色时变参数模型。为更好地描述轨道几何不平顺影响因素间复杂的函数关系,提高模型拟合和预测精度,基于残差分析引入周期性函数,对模型进行组合修正。应用此模型对轨道质量指数TQI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其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轨道质量随时间发展的随机波动特征,拟合、预测精度高,适合进行中长期预测,可为了解和掌握轨道质量状态的发展规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根据轮轨空间动态耦合关系,对现有不同车轮踏面和钢轨型面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进行了不同轮轨型面匹配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最佳轮轨型面匹配建议。  相似文献   
30.
以山区改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实践为基础,介绍了公路线形设计的选线原则、放坡、平面线形设计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等内容,为今后的同类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