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9篇 |
综合类 | 78篇 |
水路运输 | 39篇 |
铁路运输 | 58篇 |
综合运输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王金海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4,(3):46-48
某在建十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由于连续跨数多、超静定次数高、受温度影响显著,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其梁体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美国AASHTO规范中的分地区温度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截面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箱梁顶板的底面位置且数值已远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大跨度高次超静定混凝土箱梁桥的温度敏感性更高,不同温度标准值下,桥梁温度应力差异明显;建议对温度标准值的取值采取按地区温度差异来选取,但可行性还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52.
在几何光学和高斯光束传输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矩阵光学原理与高斯光束耦合理论,分析了基于自聚焦透镜光纤准直器引入高速光通信系统的基本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特性,并采用光纤衰减基准测试方法对理论计算进行了实验验证.在160 Gbps光通信系统中分析了该器件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对误码率曲线进行了测试对比,讨论了光纤准直器增大系统功率代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3.
通过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桶基负压沉贯过程中粉土土体的渗流梯度与土塞发展.研究表明:桶基内外的渗流作用是土塞形成的直接原因,渗流作用不仅改变土体的渗透性,而且改变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使土体的流变性质、时间效应增强,桶内粉土存在较大的渗流梯度和阻止发生流土破坏的安全机制;土塞破坏既不是渗透变形,也不是单一的卸衙... 相似文献
154.
JapanKazunori Asano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8,(3)
介绍了铸造复合化技术的发展新动向,着重阐述了压力浇注法、离心铸造法等新技术、新工艺;同时还叙述了铸铁接合技术的新进展;指出铸造复合化技术将对多功能铸件和复合化铸件的推广应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5.
为了分析湿度梯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弹性力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推导了非均匀无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完全自由、轴向变形约束、弯曲变形约束、弯曲和轴向变形组合约束下的湿度翘曲应力计算公式, 利用弯矩等效原理, 推导了基于湿度翘曲应力的等效温度梯度公式, 基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非线性湿度分布情形下水泥稳定基层、粒料基层、沥青混凝土基层、沥青稳定基层、水泥土基层和自然土基层下的板顶和钢筋的应力与板的裂缝宽度。研究结果表明: 湿度翘曲应力的大小取决于相对湿度的分布形式; 板顶应力随基层刚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基层刚度从0.08 MPa·mm-1增大到6.28 MPa·mm-1时, 板顶应力从4.1 MPa增大到6.3 MPa; 基层类型几乎不影响钢筋的应力; 裂缝端部水平位移从板底至板顶逐渐增大, 大约从0.0 mm增大到2.9 mm。 相似文献
156.
公路路面沉降处治平顺度问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贵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9,7(4):29-30,54
根据横向贯通裂缝所产生伴随沉陷的程度不同,分两种情况研究分析了修复处治段纵向槽宽的理论确定方法和提出将变坡代数差的量化值列入相关公路工程规范中的建议,对科学指导施工和确保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7.
温度效应是影响桥梁内力、线形乃至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盆克特2号钢板组合梁桥为例,以板单化规律进行研究;据此规律,重点分析支座与跨中两个关键截面温度梯度作用下截面正应力随梁高的变化规律;按照中、英、美三国规范分别规定的温度梯度作用建立模型,对工字钢梁跨中截面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8.
159.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Mechanics and Mobility》2012,50(11):1001-1016
The problem of describing the understeer–oversteer behaviour of a general vehicle, such as one with locked differential or tandem rear axle, is addressed taking a new perspective. The well-known handling diagram and the associated classical understeer gradient may be inadequate, mainly because they are no longer unique. The new concept of handling surface and a new definition of understeer gradient, which is indeed the gradient of the handling surface and hence a vector, are presented. It is also shown how the new concepts relate to and generalize the classical ones. Finally, a procedure for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 of the new understeer gradient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160.
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假设,结合多轴化、重载化的交通运载趋势,考虑不同温度梯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受力情况的影响,对各种车型位于不同荷载作用位置时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受力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不同荷载应力与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为采用不同设计标准的各种设计方法提出选取临界荷位的合理建议。结果表明,若以板中荷载疲劳应力破坏为设计标准,当水泥混凝土路面处于正温度梯度或零温度梯度时,其临界荷位为车辆载重轴作用于纵缝边缘中部位置;当水泥混凝土路面处于负温度梯度时,临界荷位为车辆相邻两轴作用于同一块路面板的前后两端位置;若以板角挠度破坏为设计标准,无论水泥混凝土路面处于何种温度梯度,临界荷位均为载重轴作用于靠近角隅的板边横缝边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