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71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54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结合沧州市的实际情况 ,对旧城区原有排水管道进行部分改造 ,实施了雨污分流及雨水截流的方式 ,雨水就近存入坑塘 ,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污水处理量大量减少 ,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32.
苏州城市中心区是苏州政治、经济、商贸中心,由于地处太湖之滨,水网稠密,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现状防洪排涝标准偏低,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实施苏州市城市中心区防洪大包围工程调整原防洪分片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33.
黄河兰州市区段河道规划与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兰州市区 4 5km河段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的规划建设 ,已经建成了能够防御黄河百年一遇流量 6 50 0m3 /s洪水的河堤 4 5.4km ,黄河 4 0km风情线已初具规模 ,在黄河两岸沿滨河绿带建设成了开放式大型带状公园 ,逐步提高了兰州市的综合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34.
城市道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撑,也是建立和维系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缓解交通拥堵的基础条件。目前,城市道路建设存在前期缺乏科学的建设时序评价及比选,建成后缺少效益评估等问题。文章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所在区位条件及设施水平,应用交通区位-节点重要度模型计算建设项目重要度,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重要度计算结果将建设项目分为重要,次重要和一般重要建设项目集合,最后给出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35.
基于移动通信的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新兴的应用技术之一,将车载 手机定位到电子地图上是其应用的基础,而地图匹配技术则是解决车载手机定位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车载手机行驶在不同的路网时所产生的基站切换数据信息,分析得到车载手 机实际运行时基站切换的基本规律;并结合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特点,对使用基站切换 数据进行地图匹配时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在使用基站切换对代替道路稳定切换 序列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切换对和基站源址的混合地图匹配算法.此算法可以缩 小待选路段集,有效处理交叉口和平行路段等复杂情况,提高匹配准确率.最后,选取广州 大学城为实地测试区域,验证了此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37.
随着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快速发展,其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出行和城市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以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混合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动态分配的交通流诱导优化模型.首先,基于总体费用函数的路径选择概率对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交通流进行动态交通分配.然后,根据分配结果确定拥堵路段,据此给出不同交通诱导措施,再应用所建模型选择最佳方案.最后,采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天津市滨江道商业区的混合交通流进行动态仿真,并针对不同的交通诱导措施,应用所建模型对诱导方案进行仿真和评价,确定最优方案,从而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38.
鉴于由于个人隐私而导致的数据获取困难问题,依托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交通集成仿真的手机切换数据平台采集手机数据,用EMD算法将不同道路切换序列的差异程度进行量化区分,根据时空转换参数ρ的不同取值得到相邻道路、不同道路之间手机切换序列对的EMD。结果表明:将EMD算法应用于不同道路序列的区分是可行的,ρ的选值不影响该算法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结合工程实例,深入阐述高速公路通过的采空区的特征及处理方法,可为采空区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200,000 people working in Hong Kong’s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relies on buses as their primary means of transport. During peak hours, nearly a thousand double-decker buses pour into a tiny area of 150 ha. This cause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air pollution. Moreover, given that the flow is uni-directional (into the CBD in the morning and out of the CBD in the afternoon), the occupancy of buses in the CBD is actually low.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o reduc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o increase bus occupancy by merging bus routes. We describe the peculiar situation of the CBD in Hong Kong and explain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possible success of merging routes.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merging will lead to an overall benefit for all parties, including government, bus operators, and passengers. The actual merging decisions, which routes to merge and at what frequencies buses should run, are determined by a mathematical model. The model also shows quantitatively the benefits of merging routes and the impacts of other factors. The procedure that we follow and the model that we adopt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CB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