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65篇
公路运输   393篇
综合类   208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144篇
综合运输   2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e vision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traveling in road networks has prompted numerous concepts to control future traffic flow, one of which is the in-vehicle actuation of traffic control commands. The key of this concept is using intelligent vehicles as actuators for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Under this concept, we design and test a control system that connects a traffic controller with in-vehicle controllers via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The link-level traffic controller regulates traffic speeds through variable speed limits (VSL) gantries to resolve stop-and-go waves, while intelligent vehicles control accelerations through vehicle propulsion and brake systems to optimize their local situations. It is assumed that each intelligent vehicle receives VSL commands from the traffic controller and uses them as variable parameters for the local vehicle controller.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nected control paradigm are tested with simulation on a two-lane freeway stretch with intelligent vehicles randomly distributed among human-driven vehicles.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nnected VSL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improves traffic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that is, total time spent in the network and average fuel consumption rate are reduced compared to (uncontrolled and controlled) scenarios with 100% human drivers and to uncontrolled scenarios with the same intelligent vehicle penetr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52.
彭美春  朱占胜  林怡青  刘小康  黄华 《汽车工程》2008,30(2):160-163,101
进行不同路面下汽车ABS性能仿真检测,开发了汽车ABS性能仿真检测系统,对ABS的ECU进行了几种典型路面下的仿真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ABS性能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路面仿真功能与测试功能,可以用于ABS ECU生产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53.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故障诊断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CAN的车载故障诊断标准ISO15765的体系结构,分析了ISO15765网络层的数据传送方式,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基于CAN网络的故障诊断系统及控制器故障诊断代码,完成诊断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调试,并利用CANoe软件对ECU和诊断设备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54.
车体参数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论述车辆动力学参数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车体重心、重量、转动惯量的测定方法,分析和比较了测定方法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给出了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最后介绍了实车测定情况和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5.
重型工程车行驶过程中事故风险大,发生恶性事故的概率高,易造成重大生命和经济损失,其运输安全管理问题面临挑战.为探究重型工程车驾驶人驾驶稳定性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展重型工程车自然驾驶试验,提取车辆运动学、道路条件、驾驶人状态和工作时间等数据;采用速度均值和速度标准差表征驾驶人驾驶稳定性,以睡眠模式、道路线形、道路...  相似文献   
156.
国产轻轨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产轻轨车辆采用铰接式、短轴距转向架及大截面铝合金车体等先进技术,实现了3、4、5辆车灵活编组及单辆车的双向运行。简要介绍车体、转向架、主电路、辅助电源、制动等主要系统和部件的特点及其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7.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种模式的车辆,涉及轮轨制式地铁系统(包括直线电机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自动导向系统、磁悬浮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的车辆.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指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的车辆以铜轮为主,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8.
针对超大规模线网下轨道交通电客车大架修运维成本管控难度大和车辆基地检修资源压力日益增大等问题,以北京轨道交通为例,结合《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智能运维手段及城轨行业车辆检修资源共享和维保服务打包招标的发展趋势,从修程修制、资源共享和委托方式3个维度展开论证,经过问题梳理、广泛调研,结合行业政策导向、技术发展趋势及车辆检修需求分析论证,针对城轨电客车运维提出基于智能运维、状态监测以及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RAMS)模型进行全寿命修程修制规划,基于检修资源共享建设企业级和路网级部件集中维修中心,基于购买整车维保服务探索与整车厂检修能力整合的优化建议,为北京轨道交通电客车运维中的降本增效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9.
王晓娟 《时代汽车》2022,(4):107-108
随着全球能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就会越来越广泛.对于不同技术的前景,产业界和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讲述了我国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0.
以路网广义容量计算理论为前提,通过对规划年路网容量的计算,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和对未来路网机动车运行状况的估计,确定规划年机动车限制保有量的预测值,从而为城市机动车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最后根据文中提出的计算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未来机动车发展状况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