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77篇 |
免费 | 50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161篇 |
综合类 | 1549篇 |
水路运输 | 1442篇 |
铁路运输 | 1404篇 |
综合运输 | 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305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191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526篇 |
2013年 | 383篇 |
2012年 | 626篇 |
2011年 | 620篇 |
2010年 | 478篇 |
2009年 | 362篇 |
2008年 | 364篇 |
2007年 | 495篇 |
2006年 | 401篇 |
2005年 | 295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41.
42.
43.
中压交流电机软启动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压大功率交流电机软启动器的工作特点,对装置主电路及保护参数、高压脉冲电源、脉冲触发方式及软启动软停机控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合理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44.
45.
综合叙述高速动车组的几种制动方式及其特点 ,并根据国外高速铁路所采用的不同制动方式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设计的实际情况 ,分别在动力分散及动力集中两种牵引模式下所采用的制动方式的异同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 ,为今后的高速铁路设计做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46.
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的气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等产生不良影响。基于列车空气动力学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某型号地铁车辆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并分析了地铁列车和隧道壁面监测点的压力时程曲线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车体表面压力峰峰值、3 s内车内压力波动最大值及隧道内附属物压力峰峰值,与列车速度的平方近似成线性关系;隧道断面净空面积越小,车体承受的压力越大;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需限速,以达到人体舒适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7.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1):98-102
介绍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地下商业街工程,综合应用拱部高压水平旋喷桩、长管棚、超前深孔预注浆作为隧道超前支护,采用洞桩法施做钻孔灌注桩和桩间咬合旋喷桩作为隧道两侧的围护结构,CRD法开挖和支护,以及施工过程实时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通过小导洞对隧道上方地层实施加固补偿注浆,分层分部位加固土体,精确控制沉降,确保隧道上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地铁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48.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3):91-96
以广西南宁膨胀土为围岩材料,制作室内膨胀围岩隧道物理模型。通过对隧道模型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得出围岩在吸水及失水条件下的围岩应力-时间关系曲线及衬砌应变-时间关系曲线。试验认为在吸水过程中大部分测点的围岩压力都经历了增长、减小、不同速率的再增长3个阶段。衬砌变形则经历缓慢增长、急剧增长、急剧减小、微增长4个阶段;在失水过程中,从整体上可以将围岩压力变化分为两部分,即围岩失水收缩致使衬砌和围岩的接触压力下降导致围岩应力值减小以及土体收缩产生收缩应力导致应力监测值增大。并分析这种变化规律的形成机理,证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存在。为今后膨胀围岩隧道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9.
防止泥浆劈裂是保证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自制的模具来模拟现场盾构机在地层中掘进的情形,结合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开展了室内泥浆劈裂试验。研究表明:当泥浆黏度在18~30 s范围内,泥浆劈裂压力值随着黏度值的增大而明显增大;但当泥浆黏度超过30 s后,泥浆劈裂压力值随着黏度值的增大而变化较小;当泥浆黏度在25~30 s之间,森麟经验公式中的系数α取1.0左右。此外,增加围压也可以有效提高泥浆劈裂压力值。 相似文献
50.
泥水盾构机在圆砾、泥岩复合地层中掘进时,容易发生泥浆管、盾构机前仓进渣口堵塞(堵管堵仓)的现象,引起前仓压力波动,施工风险急剧增加。通过对盾构泥浆性能进行优化,降低堵管堵仓发生的概率;通过设定合理的前仓压力,优化掘进参数,保证开挖面的稳定,有效控制建筑物变形;之后选取正确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利用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有效控制地层和建筑物后续变形;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采用自动化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地下与地上联动,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更加有效地控制了建筑物沉降,为盾构机安全顺利下穿建筑物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