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29篇
公路运输   178篇
综合类   147篇
水路运输   101篇
铁路运输   129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经过多个工程实践已基本形成标准化构件,其在跨度、对荷载的适应能力、有效改善长栈桥对水流的影响和造价等方面比普通梁板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2.
徐红鹰  孟凡力 《公路》2004,(4):7-14
“预应力钢筋橡胶构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现代汽车工业所造成的废轮胎污染问题。“预应力钢筋橡胶构件”技术和工艺是利用组合材料的思想,充分利用废轮胎(或废橡胶)自身所固有的材料性能特点和结构形状特征,将其加工成为橡胶板块,借鉴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的思想,将橡胶板块加工成为“预应力钢筋橡胶构件”,按材料构件特性所制订的安装工艺,将这些构件铺设到满足实地技术要求和设计要求的路基层上,就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道路路面。  相似文献   
83.
移动闭塞的原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阐述了移动闭塞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典型的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系统的系统结构.分析了移动闭塞相对于传统闭塞方式的优势.指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将是未来列车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
空心板铰缝协同工作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空心板铰缝协同工作性能,基于前期的铰缝耐久性试验及静载试验,运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表征空心板铰缝协同工作性能的参数及其计算公式。结合常用的空心板铰缝形式,讨论了各因素对值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值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铰缝配筋率、铰缝形式、铰缝混凝土强度比以及铰缝材料劣化都会影响空心板铰缝的协同工作性能;深铰缝协同工作性能优于浅、中2种铰缝形式。  相似文献   
85.
针对公路养护工程中桥梁维修和行车道板的更换,通过对行车道板通用图的定性分析和改造,使用桥梁博士建立力学模型,从而验算结构安全性,估算结构配筋与改造板配筋对比,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使改造后的行车道板满足结构受力需要,经实践检验,该方法可行,为养护工程中的桥梁维修及行车道板的更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船员队伍的现状,从船员自身、培训、监管等方面列举影响船员素质提高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船员素质从管理主体的监管和自律、培训激励制度、船员心理和业务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各个单位共同合作,真抓实干,将提高我国海船船员素质的系统工程做好。  相似文献   
87.
某特大桥桥墩底座为24 m×4.7 m×2 m(长×宽×高)的长方体实心结构,采用C50混凝土。针对高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易开裂的问题,结合底座结构尺寸特点,在墩身每个箱室的中间部位设置长2.0 m的后浇段,共3个;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冷却水管内散外蓄和选择有利浇筑时间等措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内外温差。施工后的桥墩底座混凝土内实外美,未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88.
碳纤维结合体外预应力筋加固空心板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各种加固技术已经日渐成熟,然而单靠一种加固方式进行桥梁加固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工程的需求。利用粘贴碳纤维和张拉体外预应力筋复合加固的方式对空心板梁进行加固是一种综合、有效的加固方法。通过真型空心板梁试验,研究碳纤维和体外预应力筋两者相结合的加固机理,为复合加固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Porou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blend five-bore hollow fiber membranes are prepared by wet phase inversion methods. In spinning these PVDF hollow fibers, N, N-dimethylacetamide (DMAc) and polyvinyl pyrrolidone (PVP) are used as the solvent and the non-solvent additive, respectively. The external coagulant uses water. The internal coagulants use water and DMAc-water solutions. The membranes a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water flux and molecular weight cut-off for the wet membranes. The cross-sectional structures a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effects of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the internal coagulant on the permeation properties and membrane structures are examined keeping the bore liquid flow and air-gap constants. Relative high flux, rejection and strengh PVDF five-bore hollow fiber membranes could be prepared from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in dope solution at 17% of mass fraction, the air gap distance of 14 cm, and using 10% of mass fraction of DMAc solution as the internal coagulant at 13mL/min of flow.  相似文献   
90.
结合抚通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对隧道防排水技术进行总结和探讨,以便同行借鉴并进一步提高隧道防排水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