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5篇
  免费   756篇
公路运输   4205篇
综合类   3456篇
水路运输   2885篇
铁路运输   1755篇
综合运输   42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895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171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794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1056篇
  2006年   910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基于大型复杂工程系统设计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算法,开展了舰船顶层设计指标最优分配的计算方法研究,基于协同优化算法提出了舰船顶层设计指标最优分配的一种通用算法框架。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对潜艇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工作原理的分析,基于发射装置各部分之间的联立关系,建立了发射装置发射气瓶及发射阀部分、活塞组件部分、发射管武器部分等各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Simulink对潜艇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武器发射内弹道的全过程进行仿真研究,Simulink仿真结果与武器发射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所建仿真模型可用于潜艇水压平衡式发射装置内弹道的动态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953.
舰炮对岸火力支援过程中,由于地形遮蔽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无法对岸上目标进行射击观测和射击诸元计算。为解决对岸上不可观测目标射击难题,提出了舰炮装定坐标法射击原理,建立了目标相对坐标计算模型,分析了射击误差及变化规律,显著提高了舰炮对岸火力打击能力和火力使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54.
徐杰 《舰船科学技术》2011,33(12):69-71
为有效解决现有磁性定位方法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磁偶极子阵列模型的磁定位方法.为求解模型参数,根据磁场测量数据建立了定位参数反演模型.针对实际舰船磁性检测中所得磁场信息的局部性而引起反演模型病态不适定问题,应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优化求解模型参数.船模实验证明,该方法对船模进行定位计算,定位精度高,结果稳...  相似文献   
955.
分析了船舶轨迹控制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特点,提出综合航向控制与航迹控制,利用航向差与航迹角度差的变化,调整航向差与航迹角度的相互关系来控制舵角,达到消除航迹偏差的控制目的。通过实船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简单实用、控制精度高、灵活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此法避免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和算法推演,只考虑各种因素对船舶的实际影响结果,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56.
不同模型假定下夹层结构的声振特性各不相同。基于Reissner模型和Zig-Zag模型位移场假设,分别建立了两种复合材料夹层板有限元动力单元模型,并通过推导的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采用子空间迭代法求得了其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采用混响声场声传输理论计算了传声损失,并对夹层板的动力特性和声传输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同时还考虑了夹层结构面板与芯板的厚度比和弹性模量比不同时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57.
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公司利用液压传动原理设计了一台50t手动液压压力机.介绍了液压压力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选择.并介绍了机架构造及强度计算.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958.
大型集装箱船平行靠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集装箱船舶如何平行靠泊对于码头和设备安全十分重要.分析了船舶受力偏转的各种因素.介绍了风、流转船力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控制好平行靠泊的"三要素".最后介绍了大型集装箱船在风大浪急进靠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959.
固体清除剂吸附CO2容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流量法、重量法、量气法和滴定法。用这些方法对常温下LiOH、KO2、LiOH-KO2-Ca(OH)2和弱碱性纤维等固体清除剂吸附CO2的吸附容量进行分析。当动力学流程中总流量为30L、CO2浓度为1%;或密闭空间内通入CO2流量为120L/h时,由于吸附容量测试方法不同,固体清除剂吸附CO2容量的数值存在一定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流量法>重量法>滴定法>量气法。  相似文献   
960.
Microeconomic optimisation of scheduled public transport operations has traditionally focused on finding optimal values for the frequency of service, capacity of vehicles, number of lines and distance between stops. In addition, however, there exist other elements in the system that present a trade-off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users and operators that have not received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such as 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a fare payment system and a designed running speed (i.e., the cruising speed that buses maintain in between two consecutive stops). Alternative fare payment methods (e.g., on-board and off-board, payment by cash, magnetic strip or smart card) have different boarding times and capital costs, with the more efficient systems such as a contactless smart card imposing higher amounts of capital investment.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from several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we also fi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cost per kilometre and commercial speed (including stops), achieved by the buses, which we further postulate 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running speed. Given this context, we develop a microeconomic model for the operation of a bus corridor that minimises total cost (users and operator) and has five decision variables: frequency, capacity of vehicles, station spacing, fare payment system and running speed, thus extending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Congestion, induced by bus frequen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as queues develop behind high demand bus stops when the frequency is high. We show that (i) an off-board fare payment system is the most cost effective in the majority of circumstances; (ii) bus congestion results in decreased frequency while fare and bus capacity increase, and (iii) the optimal running speed grows with the logarithm of dem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