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9篇
  免费   160篇
公路运输   680篇
综合类   1013篇
水路运输   503篇
铁路运输   310篇
综合运输   9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论地下公共工程防汛影响论证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地下公共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下公共工程的特殊性、“麦莎”台风期间上海市地下公共工程进水积水情况分析等,论述了进行地下公共工程防汛影响专项论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层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比较是否碎石化对加铺后沥青路面结构应力的影响,本文从断裂力学入手,借助有限元软件,按等参八节点二维平面应变单元分析了两者在沥青加铺层情况相同时层底的应力强度因子。经对比分析,两者的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差别很大,而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基本相同,表明碎石化后沥青加铺层层底具有更好的受力特性,与不破碎直接加铺相比,能显著降低沥青加铺层底反射裂缝的可能性。这表明碎石化工艺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治能满足加铺要求,达到了工艺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3.
高填土路堤边坡地震稳定性静动力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输入不同的地震波和地震烈度,同时结合路堤有关参数的变化,找出高填土路堤边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时采用静力法、拟静力法、静力有限元法和动力有限元法;动力反应分析时分别输入美国EL Centro地震波和按规范反应谱拟合的人工合成地震波。结果表明:路堤有关填土参数的变化对稳定系数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4.
绝热材料下沉对蒸汽管道热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从绝热材料下沉的角度,利用形状因子法对高温蒸汽管线保温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得出了“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复合硅酸盐保温型材+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的保温结构,可有效改善绝热材料的下沉问题。  相似文献   
125.
吴喜 《汽车技术》2005,(2):44-46
以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怠速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一辆丰田CAMRY怠速游车严重,一辆三菱PAJERO越野车加速无力、怠速游车且游车时车速变化较为缓慢,一辆三菱PAJERO越野车怠速不稳、排气管冒黑烟等故障实例,详细分析了进气系统、供油系统、点火系统、电控系统工作状况对车辆怠速游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采用隧道尾而增大螺肇桨直径是提高排水型快艇快速性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1艘隧道尾排水型快艇的模型阻力,自航试验结果,并分析了过渡阶段快艇的自航要素特点,可供此类艇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7.
A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SIF) measurement method for cracks using a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an electrostatic voltmeter is presented. In this method, an isotropic piezoelectric element is first attached near the tip of the crack. Then surface electrodes are attached to three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piezoelectric element. The electric potentials of the surface electrodes, which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sum of the stress ( x + y ) on the structural member, are measured by an electrostatic voltmeter during load cycling. The mode I and mode II SIFs of the crack are estimated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F and ( x + y ).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xamined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8.
为了快速评估既有桥梁的安全性,研究了基于多源实测信息快速准确识别桥梁影响线的方法。首先利用桥梁动力响应及车辆移动的实测信息,建立影响线识别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Tikhonov正则化方法以解决病态矩阵求解问题,通过设置罚函数项以取得较光滑并贴近真实的影响线。然后通过基函数扩展法重构影响线,将其表示为一系列三次B样条基函数的线性组合,从而将问题从识别众多影响线因子简化为识别少量基函数权重系数。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先在实验室模拟钢制试验小车在钢筋混凝土三跨连续梁模型上移动的过程。基于实测布置于梁底的多测点挠度和应变响应时程以及相应的试验车信息,可识别出不同位置测点的挠度和应变影响线。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影响线的总体形状还是局部峰值,识别解与基准解均能较好地吻合。该方法还被进一步应用到一座简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该试验通过实测检测车过桥期间的桥梁跨中截面若干测点的动应变、动挠度以及车辆重力、实时位置等信息,准确识别了对应于不同车道的挠度和应变影响线。通过对比桥梁静载实测和影响线虚拟加载结果,发现两者偏差绝对值在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影响线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并具备工程应用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29.
为评价在生产常规作业阶段爆破施工方式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对宋家湾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以获取主振频率,最终以频率和振动速度2个指标评估隧道爆破作业振动效应。本次爆破的最大振动速度为3.1cm/s,主振频率范围为27.34~70.31Hz,最大振动速度远小于国家标准。可知对隧道支护结构影响有限频率范围为27.34~70.31Hz,远高于隧道的自振频率(一般在3~9Hz范围内),不会出现共振放大现象。  相似文献   
130.
This paper extends previous works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ecomposition when firms receive both operating and capital subsidies. It shows that previous works considered either the lump-sum or substitution effects of these subsidies but not together. Using constrained cost minimization as the framework it offers formal proofs to show that cost increases are inevitable if the total effects of the subsidies are considered, and tha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results from increasing amounts of subsidies under economies of scale and in the absence of technical change. Applications of the decomposition equations derived to a sample of transit systems finds near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and neg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se subsidies to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change reverses this decline and results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Further, it finds that the lump-sum effects of the subsidies reduc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ore than does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