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52篇
公路运输   168篇
综合类   252篇
水路运输   114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涛 《交通标准化》2010,(3):213-215
以改性沥青SMA路面平整度为研究对象,对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影响因素、施工控制等进行研究.从而可以有效地指导改性沥青SMA路面的施工,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02.
寇凤岐 《交通标准化》2010,(11):216-218
通过对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的抗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3.
杨晓华 《隧道建设》2014,34(8):721-730
依托兰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区间试验段工程,对砂卵石地层中双洞地铁隧道盾构选型和地层变形进行研究。引入盾构扭矩和推力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应用于现场工程施工和有限元三维数值模拟中,分析了双洞隧道先后施工时,地层沉降槽的范围、特征、变化规律以及开挖引起的横向和纵向水平方向上地层位移影响范围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1)越接近地表,隧道先后开挖对沉降槽的扰动效应越弱; 2)由两隧道同向先后施工引起的地层最终沉降槽非对称特征明显; 3)水平向地层的扰动效应叠加,地层易出现剪切变形,需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4)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所采取的施工工法合理,施工沉降总体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4.
降雨入渗时沥青路面流固耦合作用的力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AQUS软件建立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渗流有限元模型,得到相应的渗流规律和渗流场的分布状态;在建立合理的降雨渗流场边界的基础上,运用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分析了沥青路面在渗水和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表明:降雨入渗过程将会导致沥青路面内部饱和度和孔隙水压力出现显著的变化;在动态荷载的作用下,降雨入渗后的沥青路面内部各项应力指标呈现波动特性,孔隙水压力与流速出现了较大的正、负逆转。  相似文献   
105.
为克服传统进化算法求解较大型柔性作业调度问题计算时间长和结果不稳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启发性规则求解方法.该方法用一个启发性规则产生初始调度解,再利用一些启发式规则对初始调度过程中的关键工件及关键工序进行搜索,并对关键路径进行优化调整得到较优解,通过比较得到柔性调度问题的优化调度解.用本文方法对典型柔性调度问题进行求解,并与其他算法的求解结果进行比较,对于15×10问题,采用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混合基因算法相同,计算时间为3.2 s,减少了42%;对于23×10及25×10的较大型问题,表明启发性规则的引入能提高求解效率,与传统进化算法相比,更适合求解较复杂的柔性作业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对于特定的车辆参数,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进行研究,从不同油门开度下的最大牵引力,得出整车最佳动力性换档规律;从不同油门开度下的最小牵引功率比油耗,得出最佳经济性换档规律,满足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驾驶要求.  相似文献   
107.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质量隐患分析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重要环节。系统阐述层次分析法及其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一个具体项目进行质量隐患分析,得出影响该项目质量的重点因素,为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两车道公路黄土隧道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国道主干线GZ35青岛至银川高速公路陕西境内吴堡至子洲沿线上7座单洞两车道分离式黄土隧道,现场测试了隧道施工变形,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台阶法施工过程中黄土隧道拱部沉降远大于净空收敛;黄土隧道变形大致经历了急剧变形阶段(开挖初期)、持续增长阶段与缓慢增长阶段;黄土隧道的变形规律符合对数函数规律,由于对数函数具有发散性,故无法由此预估围岩的最终位移,围岩变形将长期处于缓慢增长状态;按照规范规定的最终速率值预估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不符合工程实际要求,不能保证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安全,因此,在黄土隧道的施工中,需要以控制拱部的沉降来控制隧道的变形。施工中必须秉承"快挖、快支、快封闭"的原则,采取加强初期支护,增设锁脚锚杆,仰拱和二次衬砌边墙基础紧跟,二次衬砌适时施作的措施,避免拱部围岩发生过大的沉降,确保隧道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09.
为推动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从分析框架、气动干扰、评价准则和大跨桥梁设计荷载4个方面系统梳理风-车-桥耦合振动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和热点前沿,并探讨研究不足和发展趋势。分析系统方面,首先从风作用模拟、耦合关系角度综述风-列车-桥分析系统由简化到精细的研究历程,然后沿车辆元素的精细研究历程对风-汽车-桥分析系统研究进行综述。气动干扰方面,从结构模拟精细程度、特殊工况、干扰对象等角度综述研究进展。评价准则方面,分别综述汽车和列车评价准则由简单到复杂、由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发展历程。大跨桥梁设计荷载方面,分别从现行多国规范和理论研究2个角度对大跨桥梁风和汽车荷载研究进行综述。综合分析表明:分析框架过去处于并将一直处于从简化到精细的过程中,元素模拟的精细化及相应耦合关系的重构推动分析框架升级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气动干扰研究的干扰对象逐步增多,模拟逐步细致,数值模拟理论和风洞规模、试验测试设备及技术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车-桥系统评价方面,主体结构和系统安全是评价的基础层面,附属构件和功能性的评价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且评价将由确定性向可靠性发展;大跨桥梁设计荷载方面,汽车荷载将由简单套用中小跨径桥梁设计荷载的方式,逐步过渡为考虑地区荷载特性、行驶行为等复杂模式,风和汽车荷载组合时的工况设置、计算风速的确定、荷载叠加准则、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等方面都有很大细化和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0.
孟国基 《隧道建设》2011,(Z1):152-158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埋深浅、穿越大量的断层和不良地质段,施工风险大,超前预注浆是确保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措施。本文通过对胶州湾海底隧道F4-4断层钻孔注浆效果评价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施工中需要关注的环节及改进的措施,确保每一个注浆段都满足止水加固要求,为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快速掘进、安全施工提供保证,也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