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天津市交通强国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及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的介绍,从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出行服务系统、电子付费系统和交通监控指挥系统智能化升级等方面阐述了天津市逐步进入智能交通应用阶段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5G时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城市道路在道路横断面布置、自行车道设置、共享单车停车点布设、步行交通系统多样化等方面创新设计的思路,展望了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中,低碳生态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2.
基于端到端数据系统的自动驾驶系统对驾驶图像存在巨大需求。为解决一般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在扩充驾驶图像数据集时不稳定及生成图像特征缺乏多样性的问题,研究1种改进网络模型LS-InfoGAN。结合最小二乘对抗损失防止模型梯度消失,并缓解生成器优化矛盾,提升模型训练稳定性。通过最大化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间的互信息提升生成器特征学习能力,改善生成图像特征多样性。利用转置卷积层还原图像特征,提升生成图像特征清晰度。以自主构建的模拟驾驶场景中获取的带标签驾驶图像集对模型有效性及其数据集扩充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实验分析表明:相比改进前模型,LS-InfoGAN模型的图像生成过程稳定性平均提升35%;使用此模型扩充的数据集进行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中决策网络的训练能在不采集新图像的情况下将系统决策性能提升1%~2%;建议使用此模型扩充图像数据集时将生成图像数量设置为原始训练集图像数量的1~2倍。 相似文献
43.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也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了对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增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新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就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特质、技工院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构建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 相似文献
44.
以广州市亚洲运动会ITS(“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背景,提出了既满足亚运交通,又满足广州未来交通发展要求的ITS发展规划方案。在分析广州城市和交通发展对ITS的要求.广州市交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广州市ITS的需求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便捷亚运,畅通广州”的总体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框架。提出重点建设ITS共用信息平台等8个ITS子系统项目,并对各个项目进行了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45.
设计了一种基DSP和CPLD的视频叠加系统,利用视频解编码芯片、DSP和CPLD对视频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构成可以脱离计算机的视频叠加系统,同时它还可以根据需要叠加任意字符和图像。系统主要特点是并非基于通常所采用的专用的视频叠加芯片,而是通过DSP和CPLD来实现视频叠加的功能。 相似文献
46.
建立一个基于GIS-T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它能够接受、存储和处理多源异构数据.能够为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公众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对平台的框架设计、功能构成以及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CAN总线及CANopen协议的技术特点,详细阐述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数据通信的实现,使之达到了智能压路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8.
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提高普通国省道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普通国省道具有分布地域广、情况复杂的特点,要求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然而,针对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适应性及其机制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选取1种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系统分析其适应性和适应机制。获取江苏省徐州市普通国省道路网中8个交通调查站所采集的实际交通流数据开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交通流量水平下,所选算法均值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0.98%~15.92%之间,区间预测的无效覆盖率在5.21%~6.15%之间,表明所选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在不同交通流水平下都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对所选算法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算法参数能够随交通流水平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机制;所选算法能够在预测初期实现有效的性能调整和收敛。 相似文献
49.
为提高智能车节点定位准确率, 研究了基于3D点云语义地图表征的智能车定位方法。该方法分为3个部分: ①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语义分割, 包括地面分割, 交通标志牌分割和杆状语义目标分割; ②面向智能车的点云语义地图表征, 利用分割的语义目标投影, 生成带权有向图, 语义路, 语义编码, 再以语义编码和高精度GPS的全局位置组成语义地图表征模型; ③基于语义表征模型的智能车定位, 包括基于GPS匹配的粗定位和基于语义编码渐进匹配的节点定位。实验在3种长度不同、复杂度不同的道路场景下进行, 节点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8.5%, 97.6%和97.8%,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节点定位准确率高、鲁棒性强且适用于不同的道路场景。 相似文献
50.
针对智能汽车在无信号交叉口对横穿行人的避撞问题,研究了主动转向避撞控制策略。基于多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采用分层控制策略设计局部规划层控制器与全局跟踪层控制器,在此基础上根据交叉口处汽车与行人的轨迹特征计算人车碰撞剩余时间,改进传统人工势场法构造避撞函数,规划出既能规避交叉口内存在碰撞风险的行人又能使偏差最小的局部避撞路径,并使智能汽车在满足多项动力学约束时准确跟踪参考路径,通过搭建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结合广东省2006—2018年交通事故数据库选取对交叉口人车碰撞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设计仿真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汽车能在多个初始点完成对参考路径的跟踪,控制器对不同速度和附着条件有较高的鲁棒性,高速低附着场景中,智能汽车横向加速度小于0.4 g、质心侧偏角小于2°、前轮侧偏角小于2.5°,各约束量满足舒适性和平稳性条件;4个典型交叉口场景中,智能汽车以不同速度直行或转弯通过交叉口,均能识别横穿行人中存在碰撞风险的行人实现主动转向避撞。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