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70篇
公路运输   239篇
综合类   76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113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象山隧道岩溶地段全断面超前注浆堵水与加固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志怀 《隧道建设》2009,29(5):558-562
对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地段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做了简要说明,以YDK24+114~+144段的注浆循环为例,在注浆参数、材料选用、注浆顺序、施工工艺、机具设备配置以及注浆效果评定等方面,对岩溶地段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固技术做了介绍,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82.
管波探测法在广梧高速公路灰岩区桥梁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物探新技术管波探测法的探测机理和工作原理。结合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工程实践,介绍了管波探测法在桩基溶洞勘察方面的应用与具体操作方法,并对几种物探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83.
张道玲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64-167,I0017
为研究贵州某机场在岩溶地质特征下的溶洞地基处治,通过对岩溶环境开展调研,依据工程勘察报告及机场岩溶发育特征,结合工程实际设计施工及检测成果,研究溶洞地基处理适应性处治技术。主要用强夯法处理岩溶洼地、漏斗、塌陷、落水洞,以及充填类型的洞体等溶洞地基;用清爆强夯法处理隐伏溶洞;用地面搅拌高压灌注C15号混凝土处理未充填或半充填类型的洞体。实验结果表明:强夯处理的溶洞的固体体积率大于78%的设计要求,波速测试无明显空洞;清爆强夯处治溶洞固体体积率均大于83%;C15低标号混凝土处理的溶洞混凝土取芯率不小于80%,并无明显掉钻,重型动力触探N63.5均大于5击,波速测试无明显空洞。  相似文献   
284.
桥梁桩基桩底溶洞加固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地区地下溶洞比较发育,分布极广,部分桩基在成桩后经检测桩底仍有少量溶洞存在,对高速公路桥梁有极大安全和质量隐患。结合实际施工方法,通过高压旋喷注浆加固技术的实际应用,对桩底溶洞的处理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85.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桥梁设计施工中的重难点,因此溶洞处置方案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概述了溶洞处置的常用方法,详细介绍了注浆法和钢护筒跟进法两种处置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86.
渝怀铁路卢家湾锦江2号大桥桩基施工遇到了洪水期高水位、工勘遗留物、溶洞、裂隙发育、卡钻等一系列难题,为此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对洪水期高水位采取钢立柱搭设钢平台结合双壁钢围堰阻水施工;对工勘遗留物采用直接冲砸方法进行处理;对溶洞采用“造浆、补水、回填、堵漏”的方法处理;对裂隙漏浆采用“补水、投泥球、抛片石、堵漏”方法处理。通过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87.
根据贵州崇遵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岩溶地质的特点,在此环境条件下的桩基础施工以机械钻孔为主、人工挖孔和挖钻结合为辅,介绍了采用的孔下埋管导流、人工人孔填砌片石及先挖后钻等简单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了桩基施工质量和进度。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8.
根据岩溶区的地质特点,结合济菏高速公路九合同段桩基施工实例,介绍人工挖孔、机械冲孔与钻孔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并就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于同类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9.
宜万铁路大型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宜万铁路隧道遭遇的大型(充水的、不充水的)岩溶洞穴的复杂程度、风险及危害程度十分罕见,其整治难度前所难遇,设计、施工都经历了考验。总结此次难得的实践,以资借鉴,不断充实提高。研究结论:隧道内的大型洞穴的设计理念、施工要求等,大大有别于隧道外其他地段的类似设计,需特别慎重考虑跨越的合理性、基础的稳定性、结构的安全性、施工的可行性,而且不得留下隐患;必需认真查清洞穴的形态、充填物特征,与其有关的岩溶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同时实施阶段性勘探,然后采取针对性工程措施,方可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90.
研究目的:探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岩溶地面塌陷整治原则,力求总结出较为经济、合理、稳妥的岩溶整治原则。研究方法:根据浙赣线在提速改造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发生岩溶塌陷地段的地质、地貌特征背景,分析岩溶塌陷产生原因,综合岩溶勘探资料和施工整治效果,结合其它铁路线岩溶整治经验对岩溶整治原则进行探讨。研究结论:高速铁路岩溶地面塌陷整治范围应扩大至易塌陷区地表黏性土厚度不大于20 m(绝对厚度)的地段,在抽水需求量大、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地段,线路宜采用桥梁工程。岩溶整治施工过程必须贯彻"探灌"结合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整治范围和深度、调整压浆参数和压浆工艺,以达到治理岩溶地面塌陷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