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70篇
公路运输   239篇
综合类   76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113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广清高速公路银盏至北江二桥段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岩溶尤为发育,桩基设计须考虑的要素较多。文中以三角岭大桥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设计中为施工进度及安全考虑而采用的各种基础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92.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区段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龙厦铁路象山隧道DK 24+083~DK 24+232和YDK 24+098~YDK 24+304段为半封闭岩溶洼地,周边为花岗岩、砂岩全风化地层。溶洞、溶槽、管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储水构造。隧道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后,开挖时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造成淹井灾害,地表坍陷。通过地表施作洞内"透水不透泥"堵水塞,完成进口端反坡安全抽水。随后对岩溶区段采取信息化综合注浆技术,采取"两端夹击、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完成溃口处理。研究结论:(1)通过地表深孔投料注浆,可以实现"透水不透泥"堵水塞结构的施作;(2)信息化综合注浆技术在满足质量的基础上,比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速度提高1倍以上;(3)采取"两端夹击、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的施工原则,成功地处理了突水突泥溃口。  相似文献   
393.
深埋隧道岩溶突水灾害的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明确岩溶山区深埋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基础。研究方法: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宜万铁路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的深部岩溶地质特征,岩溶洞穴、管道的形成与地层岩性、岩层构造、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特征等岩性构造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岩溶地貌和地下水条件与隧道突水灾害的关系。研究结论: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工程位置与岩性分异界面、岩层接触界面、褶皱核部转折端、断层等地质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些部位是大型岩溶洞穴可能出现的位置,因此隧道线路上这些地质位置也是岩溶突水灾害形成的可能部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灾害危险地段的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394.
岩溶长隧道设计、施工方案的论证及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岩溶长隧道对地下水的整治仍延用排放为主的传统模式,因此造成隧道周边生态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产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扭转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以达到观念的转变。研究方法本文试图论证在岩溶和地下水同等发育条件下,技术可行、经济指标、施工工期等方面的比较,用数据说话。研究结果围绕保护环境,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出应采用全封闭方案施工的地区,具体的措施、施工方法及注意问题,岩溶地区长隧道地下水防排应遵循的原则和初步标准及超前预注浆的方法。研究结论地质复杂的岩溶长隧道当地质灾害威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地质环境恶化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时候,隧道应坚持全封闭的原则,只要方案正确,措施得当,就会施工顺利,且工程不留后患。  相似文献   
395.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穿越特大型溶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成  高亚军 《隧道建设》2013,33(4):300-304
为解决隧道穿越特大溶洞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保证隧道工程的实体质量,以白须公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溶洞岩体地质状况实施勘测,对岩体的岩层走向和节理分布情况实地调查,根据溶洞的实际状况和收集的数据确定溶洞的处理方案。提出溶洞底部采用桩基处理,在基础上构建承台及支撑墙,溶洞底与隧道结合处采用横向联系梁连接,对溶洞靠隧道一侧的侧壁及顶部围岩采用清理和喷锚加固等处理措施,有效解决了隧道穿越特大溶洞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96.
武汉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地铁工程中岩溶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慎奎  陶岚 《隧道建设》2015,35(5):449-454
以武汉地铁岩溶专项勘察资料和地铁工程中岩溶处理案例为依据,采用综合统计方法分析岩溶发育特征和规律,总结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穿越岩溶区时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武汉地区岩溶为浅层岩溶,主要在岩面以下0~15 m范围发育,表现为溶洞、溶沟、溶槽,钻孔遇洞率约50%,线岩溶率约6%,溶洞埋置越深填充率越低。岩溶区主要分为Ⅰ,Ⅱ,Ⅲ3种地质结构类型并对应高、中、低3种岩溶塌陷风险区。根据岩溶地质结构类型分类总结武汉地铁建设中采取的注浆填充、岩层注浆帷幕、土层隔离、旋喷加固及围护结构入岩等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97.
浅议桥梁灌注基桩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桥梁灌注桩的成孔方法、施工过程、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98.
由于乐平大桥实际地质状况复杂,重点介绍该桥桩基施工中的相关准备工作以及对遇到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措施,可为同类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施工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99.
本文结合郑徐客专徐州特大桥工程,对桥梁桩基础下伏土层厚度和下伏层溶洞直径对群桩基础沉降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桩沉降变形主要由桩端下卧土层的压缩引起,下卧土层越薄沉降越小;溶洞孔径的大小对群桩基础总沉降影响不大;当相邻两墩台分别采用摩擦桩与嵌岩桩作为基础形式时,嵌岩桩的工后沉降远小于摩擦桩的工后沉降。因此,有必要对坐落于软土地基上摩擦型群桩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工后差异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400.
结合武江大桥桩基施工实例,介绍了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关键施工技术施工难点的处理,为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