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结合海南东环铁路海口东站钢结构桁架工程特点和难点,详细论述大跨度钢结构桁架安装方案的选择、施工部署及现场施工技术。重点详述施工场地狭窄情况下,主桁架分段吊装技术措施及经验,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2.
针对浅埋大跨径公路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车站安全系数低的现状,文章以东孚隧道下穿既有厦深铁路站场区段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技术比选,提出了以"运用管幕法对隧道开挖方向围岩土体进行加固+挖孔桩上设承台作为临时支墩+挖孔桩结构选型与安全性检算+架设24 m D型便梁将既有铁路轨道托起+纵、横抬梁加固钢轨+弧形导洞预留核心土开挖+加固效果沉降监测与分析"相结合的施工技术总体方案。工程应用效果表明,加固效果显著,可快速、有效地限制隧道下穿区段地层沉降量,拱部管幕可以起到承载作用,D型便梁可减弱管幕体系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大大提高了下穿隧道与既有铁路运营的安全系数,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3.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规模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实现车站及大跨过渡段的安全建设,八达岭长城站建立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隧道围岩及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围岩和结构中预埋传感器,监测地下车站和大跨过渡段的围岩,以及锚杆、锚索等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并进行自动化采集、实时传输和处理,实现隧道围岩及结构力学状态的可视化实时显示与预警。超大跨隧道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确保了复杂围岩条件下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的施工期和运营期安全,体现了现场监测信息对施工与设计的指导意义,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监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4.
高墩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空间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高墩大跨桥梁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其施工安全、承载能力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桥梁工作者的重视。以陕西省禹阎高速公路徐水河特大桥为例,提出建立包括分阶段施工混凝土箱梁、薄壁空心墩、主梁预应力钢束及高墩普通钢筋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并实现施工、运营全过程空间仿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此类桥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以苏通长江大桥辅通航孔桥三跨连续刚构为例,在分析施工阶段挂篮荷载作用下的局部应力问题时,利用圣维南原理合理简化问题,使分析变得简单而有效;然后运用SAP2000的三维空间实体单元对局部模型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6.
通过爆破振动测试,分析和掌握爆破地震波的特征、传播规律以及对建筑物的影响、破坏机理等,以防止和减少对建筑物的破坏,从而最有效控制爆侧地震波的危害。确定回归预报参数,改善爆破震动预测模型,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指导爆破安全作业,从而有效地控制爆破地震效应,给因爆破引起的民事纠纷以科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67.
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为例,综述了大跨度桥梁建设的技术基础与进步.  相似文献   
68.
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作为风洞试验的辅助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桥梁断面选型及抗风设计分析中。采用CFD方法,对某轨道交通大跨度桥梁进行了二维流场数值模拟,得到流场的压力、速度和旋涡分布,还得到了不同高度主梁截面在-3°、0°、3°风攻角时的三分力系数,并对其随梁高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9.
依托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连城山隧道(双洞六车道),基于隧道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现场测试,分析了大跨度绿泥石片岩隧道大变形灾害特征和机理,总结了隧道大变形灾害综合控制方法,建立了大跨度绿泥石片岩隧道大变形分级标准,提出了各变形级别对应的支护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度绿泥石片岩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以沉降变形为主,主要表现为拱部初期支护的整体沉降;在初期支护闭合后,主要表现为边墙的挤出变形和墙脚下沉引起的仰拱底鼓;大变形灾害主要表现为掌子面失稳垮塌、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破坏、锁脚锚管脱焊失效、二次衬砌开裂、边墙下沉以及仰拱回填隆起开裂;绿泥石片岩极其软弱、破碎及仰拱基底遇水软化,是造成隧道大变形灾害的根本原因;隧道开挖跨度大(最大开挖跨度为19.6 m)、断面扁平、拱脚地基承载力不足而缺乏有效约束,加剧了隧道支护变形侵限和失稳破坏;初期支护承载能力有限,围岩荷载不断传递至二次衬砌,是导致二次衬砌开裂的直接原因;围岩变形机制为拱部岩体黏聚力难以克服自重而产生不断向下的滑移和松动机制,以及墙脚和仰拱部位围岩低强度应力比引起的软岩塑性流动机制;通过采用“三台阶留核心土法+大预留+双层HK200b钢架分次支护+大直径锁脚锚管+围岩径向注浆+加深仰拱”的大变形灾害综合控制方法,同时对隧道大变形进行分级管理,有效避免了隧道大变形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本文阐述了有污水收集要求的引桥排水沟的结构设计方案,对无锡(江阴)港申夏港区港口集团通用码头工程1#引桥提出了合理的排水沟设计方案,并针对该方案,比较了对横向分配系数的影响,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