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73篇
公路运输   251篇
综合类   367篇
水路运输   162篇
铁路运输   185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Pedestrians adjust both speed and stride length when they navigate difficult situations such as tight corners or dense crowds. They try to avoid collisions and to preserve their personal space. State-of-the-art pedestrian motion models automatically reduce speed in dense crowds simply because there is no space where the pedestrians could go. The stride length and its correct adaptation, however, are rarely considered. This leads to artefacts that impact macroscopic observ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ies in front of bottlenecks and, through this, flow. Hence modelling stride adaptation is important to increas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pedestrian models. To achieve this we reformulate the problem as an optimisation problem on a disk around the pedestrian. Each pedestrian seeks the position that is most attractive in a sense of balanced goals between the search for targets, the need for individual space and the need to keep a distance from obstacles. The need for space is modelled according to findings from psychology defining zones around a person that, when invaded, cause unease. The result is a fully automatic adjustment that allows calibration through meaningful social parameters and that gives visually natural results with an excellent fit to measured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82.
人行桥的主要荷载源于行人和非机动车,对于大跨径轻柔桥梁结构,在行人激励之下更容易发生大幅振动,引起舒适度问题。依托国内某大跨径人行提篮拱桥,参考国外人行桥设计指南,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计算获得不同荷载激励下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时程曲线,进行行人振动舒适度评价。另外,针对不同模态设计相应的TMD减振系统,并进行减振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83.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设施、人防设施)发展的特点。从开发总量与人均水平、空间分布与开发深度、开发功能3个方面介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策及管理方面与功能开发方面。同时介绍未来杭州地下城的发展策略,并展望其发展蓝图。最后分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特殊地质及工程技术问题(粉土、粉砂地层,淤泥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问题;近接施工技术,地下立交技术等)、地下工程防灾问题、景区环境保护问题、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程。  相似文献   
84.
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停车诱导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停车诱导信息板在路网中所处位置、道路交通状况和停车泊位的变化趋势等影响因素,以进入诱导区域内所有停放车辆到达停车场的车公里数(vehicle kilometers of travel,VKT)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某一显示时间间隔内,诱导区域内所有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结果的最优组合。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且随着停车诱导率的增加,VKT随之下降,诱导效果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85.
对预应力混凝土的计算方法和研究现状做出了评价,提出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单元形式。通过自由度变换,把空间杆单元的节点自由度用空间虚拟层合单元的节点自由度来表示,即杆单元的节点无需固定在体单元节点上,共同模拟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单元内采用选择性积分的方法计算单元刚度矩阵,用较少的单元模拟出了复杂的断面形式;并采用单独的空间杆单元模拟预应力束,能直接求解预应力对结构产生的变形和内力。经实例验证分析,使用该单元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在网格划分比较稀疏的情况下,仍然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较传统的预应力计算方法更为简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6.
该文以沈阳沈南大道、浑南大道两条相交道路的改造与新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道路景观设计的新构想:城市道路设计除了满足交通需求,还应达到建筑美、环境美、动态美的结合,以建设更加便利、舒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87.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对地下市政管线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往的地下市政管线敷设方式灵活性、安全可靠性、优越性等都受到了严峻挑战,地下市政管线的综合管沟是解决地下市政管线问题的发展方向。该文结合国内外综合管沟建设的实例,探讨了综合管沟的结构形式、设计内容和原则、优越性和技术经济性等,并展望了国内综合管沟建设的前景。  相似文献   
88.
对于塔内空间极其狭窄的斜拉桥,其斜拉索安装、张拉等极其困难。以贵州省某斜拉桥为例,介绍一种特殊、简便、高效、经济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因塔内空间狭窄而导致不便开展斜拉索相关工序的难题。  相似文献   
89.
何衍萍  罗俊 《路基工程》2010,(6):133-136
针对铁路矮塔斜拉桥中采用的单箱双室箱梁,改变其腹板倾角,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MIDAS建立了三个空间梁单元计算模型;计算比较不同腹板倾角箱梁的活载挠度和应力以及体系温度作用下的应力,归纳出不同腹板倾角的箱梁在活载和体系温度作用下的主梁刚度和受力的影响。通过对以上两种荷载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108.48°倾角箱梁在刚度和受力方面相对较优,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90.
为构建与城市道路等级相类似的分级(层)公交线路,明确不同线路的主体功能,有序而科学的引导乘客的出行行为和习惯,减轻地面道路交通压力的同时创建一个优良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根据城市布局结构和路网架构特征,参考一般的公交线网结构,构建适应多层次公交特点、分别适用于单中心、多中心、分离式组团和带状等4类城市用地布局的公交网络拓扑结构,并提出了串联、并联、叉联和枝联等4种线路连接方式。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不同用地布局城市多层次公交线网架构,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多层次公交线网的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