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190篇
公路运输   754篇
综合类   582篇
水路运输   398篇
铁路运输   612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根据包西铁路大断面红黏土隧道新九燕山隧道施工实例,就斜井和大跨度红黏土隧道交叉口施工方案进行选择,并对斜井向正洞施工方法的转化、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2.
以西铜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桥钢-砼结合梁段施工为背景,从钢箱梁的加工、运输、吊装就位及钢-砼结合梁段施工过程、工艺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经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工程技术施工原理清晰,成效明显,易于掌控,节约成本,可为以后类似桥梁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43.
针对刘家庄隧道出口段高瓦斯大断面隧道的自身特点,采取了无轨运输方案,对隧道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进行防爆改装,通过采取合理的开挖衬砌技术,引入瓦斯、视频系统及人员实时、动态监控系统,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并且施工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4.
针对智能车辆纵向运动时的交通道路适应性问题,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车运动速度等因素,研究了智能车辆纵向运动决策与控制方法。论文研究了基于车头时距的纵向运动决策方法并建立不同驾驶行为的目标车速模型,运用变论域模糊推理算法设计了目标加速度模型。基于纵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算法建立了驱动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对高附着系数路面和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行驶工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附着系数路面和前车变速行驶条件下,智能车辆能实时、合理地决策目标车速、目标加速度,实现安全、高效、稳定的跟驰。  相似文献   
45.
~~成都市道路建设改革与研究@钟强文$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15~~~~  相似文献   
46.
以贵阳市地铁2号线阳明祠车站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隧道塌方破坏过程,明确施工期间大断面隧道塌方破坏过程机制,对比分析围岩和路面的变形。结果表明:通过围岩重力作用模拟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过程,与实际塌方过程基本吻合,弥补了常规加载破坏的不足;围岩渐进破坏过程表现为裂隙出现-裂隙发展-裂隙贯通-围岩塌方,支护渐进破坏过程表现为变形缓慢增加-变形快速增加-裂缝快速发展-支护破坏;围岩渐进破坏与支护渐进破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支护变形大幅增加时,应增加支护强度,同时还应及时注浆、打设长锚杆,以减缓围岩裂隙发展,阻断围岩渐进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47.
隧道工程中,纵向连接筋多为焊接或者插入式连接,但纵向连接筋对隧道支护性能影响尚不明确,没有相关试验分析。基于此问题,按照初支二衬联拱隧道新型支护体系,设计采用不同纵向连接筋形式初期支护构件,采用MTS大型拟动力加载系统进行室内加载试验,对采用纵向连接筋构件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纵向连接筋在初期支护中稳定型钢、参与结构受力,加强隧道支护承载能力及抗变形能力,提升隧道整体性、稳定性;(2)纵向连接筋插入式连接在提升构件承载力及抗变形能力要优于焊接连接,该影响主要体现在加载后期;(3)该试验对比了几种不同纵向连接筋构件受力及变形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可确定纵向连接筋最优设置形式,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移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呈现出“移动”和“长度变化”的特征,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固定闭塞系统更加复杂。本文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对区间通过能力与列车追踪运行速度、跟驰车距和列车性能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就关鍵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控制与行车组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以煤层采空区治理工程为依托,详细介绍了超前周边注浆参数的选取原则,讨论了全断面注浆和半断面注浆作业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周边注浆施工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采用分析法和检查孔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前周边注浆加固,能有效控制涌水量,加固松散岩体.  相似文献   
50.
通过调研和总结上海已建15座盾构隧道的设计资料,对现有隧道存在的病害进行了归类分析,提出了隧道病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对明挖段的围护设计选型、结构工程规模和盾构隧道几何设计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明挖接线段围护结构选型及插入比的建议,明确了明挖结构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对已建盾构隧道的埋深、最小曲线半径、最小线间距、最大坡度等几何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工作井平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和盾构进出洞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