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6篇 |
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50篇 |
综合类 | 440篇 |
水路运输 | 355篇 |
铁路运输 | 285篇 |
综合运输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81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自行搭建的销-盘试验机上进行自激励振动条件下的滑动摩擦试验, 通过销-盘的摩擦运动来模拟轮轨间的平均接触应力。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盘试件摩擦面的波状磨耗尺寸, 得到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盘试件摩擦面的波状磨耗曲线。运用功率谱法对摩擦面的波状磨耗进行分形描述, 根据功率谱指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计算不同试验条件下波状磨耗的分形维数, 分析了分形维数与转速、法向载荷、转数等参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法向载荷下, 利用功率谱法求得的分形维数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 在相同转速下, 分形维数随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大; 在相同转速和法向载荷下, 分形维数随转数的增加而减小; 盘试件摩擦面波状磨耗的分形维数为1.79~1.92, 分形特征显著, 分形维数越大, 盘试件摩擦面波状磨耗越严重, 波状磨耗波长越长。利用功率谱法求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可用分形维数定量描述摩擦面的波状磨耗。 相似文献
82.
腐蚀是导致老龄船舶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基本点蚀原理,文章对碳钢、低合金钢海水全浸没点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点蚀进程做了简要解释与评述。基于Melchers点蚀深度模型及其相关实验数据,文中提出一种简化形式的新型点蚀最大深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三组我国船舶结构常用碳钢、低合金钢的青岛海域全浸没点蚀试验观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验证,证明采用Weibull函数表示点蚀最大深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是合适的。此外,依据青岛、厦门、榆林海域碳钢试验数据,文中还对海水环境因素,如:溶解氧浓度、平均温度、盐度、PH值等,以及钢材成分变化对新型最大点蚀深度模型各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及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软土地基中1根桩长52.5 m、桩径1 m的钢管桩的压桩试验、拔桩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探讨软土地基中钢管桩工程性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钢管桩水平静载试验的最大弯矩值在泥面以下2倍桩径处,且不随着荷载的增加而改变;软土地基的水平静载试验,按照按泥面位移10 mm进行位移控制时,其m值可取3 500 kN/m~4;软土地基由于侧阻力较小,压桩试验时,传递至桩底的轴力值与桩顶荷载的比例可达30%,而拔桩时,该值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84.
从“大源湖”号油船在满载航行时产生尾管异常声响现象,经研究和理论计算,查找出产生的原因,提出经济而简单的解决措施。由此对大型船舶提出一个共性问题,轴系校中应考虑船体变形的影响,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长江口工程北导堤NⅡB标段采用在半圆形沉箱底板设置橡胶阻滑板的方法提高沉箱与抛石基床之间摩擦系数,作为抗地基土动力软化的工程措施。利用该项目试验数据,分析橡胶阻滑板与抛石基床的摩擦系数的统计特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基床应力下摩擦系数试验值的概率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摩擦系数的总体平均变化趋势随基床应力的增加略有降低,但全部试验数据的统计假设检验不支持这一观点,摩擦系数随基床应力的变化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9.
介绍了一种以树脂胶粘剂为介质的新型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试验研究,其中包括能满足该体系要求的固化期在3、6、12个月左右、抗压强度50 MPa以上的胶粘剂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对预应力筋在不同时间张拉锚固作业中的κ和μ进行测量;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应力状态下进行了腐蚀试验;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制作了8根预应力受弯构件进行试验,并与同条件制作的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胶粘剂固化后的缓粘结预应力构件的工作性能,几乎和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相同。通过几个缓粘结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表明该体系的施工工艺与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相近,简便易行。该体系将后张法中的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体系相结合,使传统的预应力技术有了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
针对目前一些船舶在恶劣海况下遇到的加速问题,以及通过转速禁区时间过长的问题,从螺旋桨匹配和主机内部设计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围绕转速禁区功率裕度,结合相关案例,从轻螺旋桨裕度、转速禁区及MAN主机输出扭矩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