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39篇
公路运输   157篇
综合类   543篇
水路运输   129篇
铁路运输   120篇
综合运输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11.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raffic pressure of urban arterial roads, optimizing one-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is the key to bring microcirculatio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to full play. Aiming at reducing the saturation of arterial roads and microcirculation roads, the paper develops the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for optimizing one-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maximum saturation restriction. The decision-making variable of the upper level programming is the scheme of one-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branch roads and the optimization targets are to minimize the average saturation of arterial roads and to minimize the excess of saturation over its maximum of arterial roads. The lower level programming is an equilibrium traffic assignment problem under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capacity of arterial roads and branch roads and the maximum saturati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model. The traffic conditions of arterial roads and microcirculation roads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ing of one-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were compared by an example, which also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one-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microcirculation network. The proposed model provides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one-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microcirculation network.  相似文献   
312.
分析了全程私家车和停车换乘两种出行方式的出行效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停车换乘设施布局的离散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的优化目标为总的社会福利最大,而以弹性需求下的停车-换乘组合用户平衡作为下层规划,并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遗传算法.算例分析表明,不同的布局方案会对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和交通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停车换乘设施布局优化模型和算法能够更好地优化停车换乘设施布局,使其能更有效得解决道路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313.
简要介绍了评价舰炮武器系统性能的幂指数法和一种特殊的非线性规划方法--几何规划方法.给出了舰炮武器系统作战能力指数的计算过程.利用幂指数函数的多项式形式和几何规划的简洁求解,提出了一种舰炮武器系统性能的优化方法.结论表明这种方法容易理解、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314.
袁迁 《中国水运》2006,6(4):143-144
根据凸分析理论和单纯形法原理,提出了指派问题的一个线性规划解法。该方法的思想是将整数规划问题的离散的可行集填充成—个连续的单纯形,这样原指派问题就化为该单纯形上的一个新的线性规划问题。利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便可得到指派问题的最优解。并用WinQSB软件求解。  相似文献   
315.
船舶构架中,在设计骨材时要考虑船体板的影响,一般考虑将板的影响看作骨材的带板,因此T型材设计按工字型梁来设计。提出了多困难度几何规划问题的线性迭代法,在困难度较大、几何规划问题在用对偶规划求解时,由于其计算式比较复杂,因而计算量也很大。通过将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都缩并成单项正定式,在降低困难度的同时也将约束正定几何规划问题换成线性规划问题,并结合MATLAB求解。此方法不仅计算量小,而且收敛也很快,并已通过设计工字型钢梁验证了此方法。  相似文献   
316.
在分析当前空车调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强调可靠的空车分配计划对于加速货车周转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铁路空车调配问题。构建了基于货物滞留费用的铁路空车调配多品类整数规划模型,并以空车在分配过程中发生的总走行成本、车种代用成本和客户需求未满足的货物滞留费用之和为目标函数。在空车总体上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模型充分考虑了车种代用和满足重点货物、重点客户对空车需求的条件,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铁路空车运用的实际。通过车种代用和空车源选择,所获得的分配方案能够满足更多客户的装车需求。算例的空车分配结果显示,所构建模型可以用于编制高质量的空车调配计划,这对于缓解当前我国铁路货车总体不足、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货运服务质量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7.
铁路集装箱空箱动态优化调度模型及求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  朱庆生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5):38-41,53
根据铁路集装箱空箱调度的业务优先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内空箱的利用率和减小空箱调度的成本为目标,建立了在一个计划期内的铁路集装箱空箱动态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运用优先等级法和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解决了在一个计划期内,如何最优化地对每个工作日的空箱进行区域性调度的问题.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并与现行的调度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18.
实时时钟管理在黑匣子设计中是必需的和非常重要的任务,而采用功能强大的时钟管理接口芯片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十分有效的手段.分析了黑匣子技术中时钟管理的要求,说明了实时时钟管理芯片DS12887的功能、工作原理、各信号线及内部寄存器的作用.设计了89C51与DS12887的接口电路,确定了DS12887的各端口地址,给出了对DS12887的编程实例,并分析了在使用DS12887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实验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319.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研究了在不确定环境下物流网络的建模和求解算法。首先,考虑运输成本及客户各市场需求量的模糊性,建立了多产品、多阶段的物流网络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其次,先通过将模糊规划模型转化为确定性模型,然后设计出混合遗传算法求解对应的确定性模型。最后给出了算例,不同置信水平下用遗传算法求得的结果与分枝界定法求得的结果非常接近,误差率在10%以内,表明模型和算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0.
非线性规划法计算船舶稳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船舶自由纵倾状态下的稳性曲线计算,最后归结为使消耗在倾斜船舶的功为最小,满足等排水体积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运用非线性规划法中的惩罚函数法作为优化计算方法,与通常采用的拉格朗日乘子法相比,公式推导简洁,而立每一次迭代计算只需计算水线面以下的排水体积及浮心坐标,不需要计算水线面上的面积、漂心、惯性矩等诸要素,减少了计算量,反映了问题的本质。通过对60000吨油船在各种载况下稳性曲线的计算,证明了该方法可行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