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87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3 毫秒
71.
沥青混合料的抗拉性能是表征其低温与疲劳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半圆弯曲试验(SCB)与劈裂试验(IDT)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两种试验方法的受力特点与破坏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室内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试验中试件的力学响应规律明显不同;半圆弯曲试验试件主要承受拉应力,劈裂试验试件内出现压缩、拉伸、剪切多种受力模式交织现象;非轴对称受力时,劈裂试件的应力响应更为复杂,不能充分体现间接拉伸的目的。相比较而言,半圆弯曲试验更能模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层底受拉状况。  相似文献   
72.
陈国明  程利双 《公路》2007,(3):132-137
粗集料是沥青混合料骨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种类和性质的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各不相同。选取了7种不同种类和产地的粗集料,进行了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并以AC-16C粗型密级配为例,考察了不同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集料性能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低温抗裂性无影响,在固定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粗集料表观密度越小、吸水率越大,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 S和劈裂强度比TSR越大。  相似文献   
73.
结合邵怀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分析确定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渗透系数、空隙率和力学强度指标。提出了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的设计级配范围和对集料、水泥的技术要求。推荐了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和评价指标的测试方法。介绍了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施工工艺以及现场芯样的评价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表明,研究设计的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的排水性能、力学强度都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伊嘉公路五汤段沥青路面底面层配合比设计的阐述,说明在配合比设计上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不同原材料做出相应的材料组成设计。  相似文献   
75.
微表处(Micro-surfacing)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车辙和其他路面问题的技术,具有不需断行,无需铣刨,成本低等优点.在南洛高速漯平段路面车辙处理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微表处预防性养护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微表处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实践,通过对微表处处治效果跟踪观测,总结了微表处适合的路况和解决的病害以及后期养护管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7.
从集料级配间断与否、胶乳类型、纤维的长度这三个因素出发,对纤维微表处的性能进行研究。对于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则采用自行设计的小梁弯曲试验,以位移-力曲线下的能量积分作为衡量指标进行评价,其值越大混合料的低温抗弯拉性能越好。结果表明:在间断级配中加入纤维可以改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胶乳B与混合料配伍性更好;纤维长度对混合料抗车辙能力影响不大,而对混合料低温抗弯拉性能影响较大,且长度的增加有利于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8.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与混合料铺层均匀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各环节和施工设备性能的分析,发现了混合料和铺层的集料均匀性、温度均匀性、压实密度均匀性偏离原混合料设计目标的原因与规律。提出了从完善施工工艺过程与施工设备性能入手,保证混合料均匀性和铺层压实密度均匀性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9.
采用了微表处技术对河南S333公路出现的早期病害进行了治理,重点论述了原材料的选择及其依据,并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混合料的配合比。实践证明,微表处在本工程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增加了路面的构造深度.消除了路面裂缝、网裂、车辙等表观病害。  相似文献   
80.
分析了在ISSA及中国国内微表处技术指南指导下的微表处施工的原材料、级配、施工工艺;并结合试验评价了目前标;隹指导下的微表处施工效果;最后提出目前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需要量化,并应该完善相关配套仪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