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65篇
公路运输   236篇
综合类   161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09篇
综合运输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蔡斌 《交通标准化》2008,(19):83-85
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交叉,当采用分离式立交处理时,应根据所处地形或各条道路类型等情况,将各自相对独立的道路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合理采用上跨或下穿方案,确定相互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92.
利用烟羽模型分析了商业步行街对周边城市路网的交通影响范围,描述了商业步行街对周边路网的影响内容。以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为例,计算出具体的影响范围,分析了其对周边城市路网车流和行人的交通影响,并从单行交通、静态交通和公共交通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使商业步行街对城市路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3.
段坚堤 《隧道建设》2014,34(4):324-330
为减少城市中复杂周边环境下明挖隧道基坑因围护结构选型不合理造成的施工事故和经济浪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长沙市南湖路湘江隧道岸上段明挖基坑为例,对周边建筑物和管线密集道路下的深基坑、相互交错且不同深度的隧道基坑及相互临近基坑的围护结构选型和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介绍,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城市道路下明挖基坑,特别是对于路下管网和建筑物密集地段,建议采用防止侧向变形较好的排桩(或连续墙)+内支撑的围护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2)对于基坑深度差别不大,且具有一定距离的临近基坑,建议采用互不影响的共用对拉围护结构;3)对于复杂线路、深度差别较大,且基坑之间夹层较薄的交错基坑,建议采用共用基坑短桩及有限放坡的围护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94.
为确定十字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形式的适用条件,基于行人过街和机动车通行的服务水平分级,提出了不同行人过街形式适用性的判别依据;通过对人车冲突行为分析,构建了信号交叉口人车交互运行元胞自动机模型。按照单因素影响下的多变量梯度变化分析的方案构建思路,选取机动车流量、右转车比例、信号周期、左转相位绿信比、行人流量作为机动车和行人主导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变量组合影响下的仿真方案。以主主相交的双向六车道信号交叉口为例,确定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形式适用性方案。结果表明:交叉口机动车流量、右转车比例、信号周期、左转相位绿信比、行人流量等5个主导影响因素值确定时,可根据其对应的机动车服务水平和行人过街服务水平组合,确定具体的行人过街形式。  相似文献   
195.
在越岭线方案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控制点、垭口位置选择以及平均纵坡等指标的分析,以云保公路凤庆一习谦段二级公路为依托,根据实际布线的实现过程及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地方路网山区公路越岭线选线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通过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时容易受到机动车威胁,因此研究行人过街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宏观概率平衡的方法研究临界间隙的概率分布函数,该方法通过采集交叉口行人过街时的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估计行人过街的临界间隙分布。并以成都市典型无信号交叉口为例,得出了行人过街的临界间隙的均值、方差和分布图。最后,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对该交叉口和路段的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7.
在中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出行分担率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针对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设计体系进行解读。首先介绍《导则》的编制思路,以及由交通设施设计和交通环境设计组成的设计体系。《导则》编制过程中提出“微笑街道”(SMILE Street)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重点分析“微笑街道”的五大设计原则:小尺度(Small)、维护运营(Maintained)、整合协调(Integrated)、街道活力(Lively)和愉悦舒适(Enjoyable),总结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98.
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分岔大跨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匝道与正洞分岔合流大跨段断面大、变化多、埋深浅、地质差、受力变形复杂。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合流大跨段开挖,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分岔大跨合流段施工技术,并对开挖断面渐变分部、异型二次衬砌等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本分岔合流段大跨在埋深浅、地质差、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地层加固措施、不同断面的合理渐变、超大断面的合理分块、保留临时支撑施作二次衬砌等技术是切实有效的,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9.
窦世昌 《交通标准化》2013,(16):130-131
针对我国公路建设行业既有的设计理念在交通战略大格局中暴露出的若干问题,对交通战略下我国现行结构设计理念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在战略高度上转变设计理念,以便更有利于现代化交通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0.
行人作为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在过街的过程中最易发生交通事故,且事故后果严重,研究过街行人的交通特性有利于降低行人的事故发生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分析行人的过街行为、过街速度和过街违法成因,并在研究过街行人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设置机动车右转信号灯、安装倒计时式人行信号灯、优化信号相位配时、加强驾驶人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