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65篇
公路运输   236篇
综合类   161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09篇
综合运输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立军  许俊伟 《隧道建设》2011,31(2):220-227
为保证施工过程及地铁运营中桥梁异形板区变形稳定,确保地铁施工本身及桥梁安全,施工中采用了如下措施:1)在地面架设支撑系统作为应急体系;2)托换桩周边利用复合锚杆桩对原桩隔离及地层的预加固,使地层有较好的稳定性;3)进行人工挖孔桩托换施工,倒挂井壁法开挖,辅以环向注浆及底部注浆,严格控制成桩过程的变形;4)对钢承台多次同步顶升,逐级托换,将原桩受力转换至新桩;5)在盾构穿越过程中,优化施工参数,加强监测及信息化管理,依据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及管片后的补注浆。通过上述一系列综合控制手段,解决了复杂地层中复合锚杆桩及大直径超深挖孔桩施工、钢承台多次同步顶升、高精度实时监控等技术难题,将桥梁墩柱沉降控制在了3mm以内,确保了盾构穿越期间隧道及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42.
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是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信号设置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成都市6个无左转专用信号的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的24条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时间的调查与分析,利用统计学得到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平均时间模型、85%位时间模型和90%位时间模型,最后根据最小二乘法对所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各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相...  相似文献   
43.
沈阳地铁一号线青年大街站为目前在建的国内最大的全暗挖车站,工期十分紧迫。结合工程实践,对3号风道由PBA工法变更为CRD工法进行了论述,实践证明,按CRD工法施工,开挖初支提前完成,且不增加工程投资,总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对其它地铁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
对城市主干道进行"绿波"信号配时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车辆停留及等待时间,提高道路设施的综合效益。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华市八一南街与李渔路、宾虹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口主干道方向进行线控配时方案设计,并利用VISSIM交通模拟软件对线控配时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通过线控方案设计可以使车辆在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5.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轴重的增加,车辆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激烈.深入开展轮轨动态作用机理研究,对高速重载铁路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轨道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五种轨道动力学模型及算法,即车辆-轨道-路基非线性耦合系统交叉迭代算法,新型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模型,列车轨道系统动态分析的移动单元法,移动...  相似文献   
46.
为精细化描述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决策及微观运动行为,本文在行人过街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战术层-操作层构建行人过街双层模型。其中,在战术层面,针对行人分步决策特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路侧和路中行人过街决策模型;在操作层面,针对传统社会力模型在描述行人过街时表现出的局限性,引入行人主动避让力和人行横道对行人的作用力,构建行人过街微观运动模型。最后,通过AnyLogic仿真平台实现行人过街双层模型仿真,并根据实际数据和仿真结果分析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路侧决策模型,行人性别、停车视距内的车辆数和行人距潜在冲突点的距离这3个因素对行人路中决策结果影响更显著,引入行人主动避让力和人行横道对行人作用力的改进社会力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无信控路段行人过街时的行为特征。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行为仿真模型的有效建立,能为后续行人过街安全改善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7.
行人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探究其过街行为特征,对减少人车冲突,提升行人过街的本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特定交叉口,设计自由过街及心理临界过街两种场景状态下的行人过街试验。分析过街速度、心理临界时窗及视觉特性等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风险感知因子与临界安全系数作为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行人风格的表征指标,构建过街风格识别模型,透析不同风格行人过街行为可靠性。结果表明:年龄对过街速度和心理临界时窗有显著影响;心理临界时窗与过街速度和信号灯区域注视概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车行区域注视概率呈正相关;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依据风格识别结果,男性谨慎程度高于女性,冒险型行人过街失败率为65.22%;冒险型老年人对自身运动机能的评估能力以及视觉搜索特征存在重要缺憾。研究结果可为交叉口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行人过街教育与培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司玉迪 《隧道建设》2019,39(Z1):411-419
为解决双护盾TBM 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中频繁过站的问题,以青岛地铁2号线双护盾TBM施工为背景,根据TBM所经车站的具体情况,结合车站施工条件及TBM过站影响,研究并实施了空推和平移2种双护盾TBM过站方式,制订了合理可行的TBM过站方案和关键措施,解决了双护盾TBM 过站多次拆解、组装、调试以及对车站影响的技术难题,为青岛地铁1号线、4号线、8号线采用双护盾TBM施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9.
Walking has been highlighted as an independent transportation mode as well as an access/egress mode to/from public transit to encourage the use of more sustainable transport systems. However, walking does not seem to have priority over other transportation modes, especially in areas where various modes of movement are in conflict. The pedestrian push-button system seems to be a solution to distribute the right of way.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the performance issue of the pedestrian push-button.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deals with issues related to mid-block crossings and attempts to answer two questions: whose waiting time is longer at pre-timed and push-button crossings, pedestrians, or vehicles? and which system – pre-timed or push-button – is better in terms of total waiting time? According to our simulation analyses, if the pedestrian flow rate is less than 120, 85, and 70 ped/h for two-, three-, and four-lane roads, respectively, the push-button system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50.
钱冬生 《桥梁建设》1996,(2):8-13,7
对英国塞文桥渡正交异性板构造的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所作试验及对其疲劳寿命计算作了介绍,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