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65篇
公路运输   236篇
综合类   161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09篇
综合运输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姚怡文  吴刚  李志军  刘敏 《隧道建设》2016,36(9):1060-1070
对某大型内河沉管隧道基础灌砂足尺模型试验进行详细阐述,应用冲击映像法、全波场无损检测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试验模型中不同工况下灌砂前、灌砂过程中以及灌砂后的效果进行测试,对模型试验中不同工况下各项测试数据及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沉管隧道基础灌砂工艺与灌砂效果进行评价。此外,介绍该大型内河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效果现场监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法,基于先期施工各管段基础灌砂现场监测、潜水探摸及管段后续沉降监测结果,对大型内河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效果现场检测及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冲击映像法可以监测砂积盘的生成及发展过程,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灌砂填充状况和快速检测混凝土底板下部灌砂填充状态,是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效果评价的有力手段,是动态把握灌砂过程、实时追踪施工过程的砂液变化的有力手段。2)已施工管段现场沉降量观测结果显示,沉管隧道E1-E6各管段已灌砂基础的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冲击映像法可以作为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检测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92.
对盾构法施工跨海隧道,有效降低由于滚刀磨损所带来的作业风险并有计划地进行滚刀更换十分重要,针对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跨海段地质条件,基于理论预测模型和实验预测模型对几类岩石条件下滚刀的换刀距离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刀具更换工法的适应性,提出对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跨海段换刀位置与换刀工法的建议: 1)淤泥段采用切削类刀具,换刀方式采用常压开舱换刀,换刀位置在1#联络通道附近; 2)全强风化低压段采用盘形滚刀,换刀方式以带压进舱换刀为主,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4次,其中第3次在大兔屿1#中间风井处更换,其余3次均在海底更换; 3)全强风化高压段采用盘形滚刀,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4次,换刀方式以饱和气体带压进舱换刀为主; 4)中微风化硬岩段采用盘形滚刀,在该掘进段需要换刀3次,换刀方式以减压限排换刀为主。  相似文献   
93.
为解决单管双层特长盾构隧道施工距离长、施工空间有限和工期紧张等问题,结合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研究双层盾构隧道内部结构构件的预制施工技术,采用结构构件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梁-板-柱结构体系,合理组织施工步序,探索单管双层特长盾构隧道预制内部构件的施工方案。工程实践表明,现浇内部结构立柱及柱基础,预制上层车道板、烟道隔墙板、排烟通道板和逃生通道板,能够满足双层特长盾构隧道施工进度的要求,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工期,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94.
行人过街序列反映了行人-机动车的行为交互在时空的连续性,对行人过街序列进行风险识别并对其关联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评估不同情景下行人过街行为的风险性. 本文对行人-机动车在交叉口区域内的碰撞事故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借鉴生物信息学的序列比对方法,对行人过街事故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及聚类分析,并基于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事故序列的风险耦合.结果表明,行人-机动车在交叉口的风险事故序列主要分为6种,Seq2与Seq5,Seq3与Seq4的事故诱因存在相似性;天气不是Seq1的事故诱因,Seq2与Seq5的事故主要归因于驾驶员.研究结果对完善行人交通风险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5.
曾宪明 《路基工程》2013,(6):165-169
山西中南部重载铁路与京沪高铁在山东泰安交叉,由于重载铁路设计轴重达30 t,动应力影响深度大,采用何种路基结构型式,避免外荷对高铁桥墩的影响,成为控制线路安全通过高铁的关键。同时,该处线路北临大汶河,采用何种防水路基结构,以满足大汶河百年洪水位防洪要求,也是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路堤式U型槽路基结构型式,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6.
从现状穿越胶济铁路道路系统服务水平能力研究入手,对主城区跨线道路现状进行统计,定量分析现状路网服务水平,并对其进行评估。结合未来年规划人口发展趋势,定性分析穿越铁路通道的需求,结合路网提出穿越铁路通道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7.
针对机动车和行人流量波动较大的路段,定时控制会导致相位浪费,对现有人行横道感应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提出新的按钮式感应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检测路段车流,根据车流情况选择采用行人优先方案还是机动车优先方案进行行人相位配时,两种方案都保证机动车最小相位,同时也考虑行人的可忍耐时间。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ree traffic solutions for the complex grade-separated intersection located in the old part of Belgrade at the junction with the new bridge over the Sava River. The corridor to which the intersection belongs together with the new river bridge are parts of a great urban artery called the Inner Half Semi-Ring Road (IHSRR). The traffic solutions that are evaluated are defined 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phase, based on two opposed concepts: a complete grade separation of all intersection legs (the CPV alternative – ‘grade-separated’) and a grade separation designed to minimise construction costs (DMC 1 and 2 alternatives – ‘minimise cost’). The evaluation procedure is conducted in three steps: first, the score based on expert assessment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sign solutions is determined; second, the alternatives are ranked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a set of state indicators obtained by micro-simulation using PTV–VISSIM 4.10; and third, the final score is obtained by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evaluation step show a small advantage for DMC 2, a sub-alternative of the DMC 1 alternative. The results of the micro-simulation give advantage to the DMC 1 alternative. The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provides a better ‘goodness factor’ for the CPV alternative against the DMC 1 alternative. At the same time, the least construction cost favours alternative DMC 1.  相似文献   
99.
公路隧道下方有过水隧道穿越,隧道的开挖卸荷必然会对既有过水隧道产生影响。某高速公路隧道K21+450~480段下方有过水隧道穿越,本段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处在软弱Ⅴ级围岩中。本文通过数值计算,从位移、弯矩、应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过水隧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
为给专用学生校车增加更多安全保障,详细分析了美国校车中普遍采用的横向控制臂,提出在我国社会进步、校车交通管理政策完善的前提下,应该及时补充制定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