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篇
  免费   47篇
公路运输   985篇
综合类   918篇
水路运输   41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水泥稳定碎石掺加粉煤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就其实验方法、施工方法及注意问题进行研究,对更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大修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在秦皇岛市大修工程中的应用,介绍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序及现场质量控制要点,阐述了沥青冷再生技术的意义及冷再生混合料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颜宇  汤雄 《西部交通科技》2012,(1):41-43,75
文章结合天水过境高速公路路面实体工程,对不同孔隙率条件下的Super-pave-13高性能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及SPT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要保证Superpave-13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其压实孔隙率应控制在4%~6.5%范围内。  相似文献   
64.
为从细观角度探究分析级配离析对沥青混合料骨架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X-ray CT断层图像扫描技术和离散元法建立三维混合料骨架模型,对不同级配离析情况下的混合料骨架内部受力情况、抵抗荷载性能、应力传递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了利用X-ray CT断层图像扫描技术构建更接近于真实形态的集料颗粒模型的方法;骨架结构中较粗集料承受了主要的外力荷载作用;以典型的SMA-16级配为例,4.75~9.5 mm档集料是构成该级配集料骨架的关键粒径;骨架结构中细集料的增多有助于提高骨架的抗压强度,发生粗集料离析时,抗压强度将随着离析程度的加剧而显著地降低;不同的级配离析状态对混合料骨架结构的竖向与横向应力传递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其中细集料离析对应力传递性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5.
文章借鉴城市道路的抗剪验算方法和步骤,提出了适用于沥青混合料的抗剪验算方法,并采用沥青路面应力计算BISAR程序与三轴试验进行实例分析,验算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通过在河龙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采用摊铺机直接摊铺作业和采用转运—摊铺工艺(转运车-摊铺机联合施工)作业的试验路面效果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转运—摊铺施工工艺是消除温度离析、减轻骨料离析、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7.
为节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施工材料,可以对原本旧路面破除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唐山至天津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破除材料全部利用再生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值得在同行中推广.  相似文献   
68.
结合国道202线吉林省磐石段路面维修工程,对冷再生施工工艺及其性能指标进行了探讨,为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吉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经验。工程实践证明,旧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成本低、工期短、节约材料、不损坏路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交通安全等特点,对于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根据基层的性能要求,选定水泥作为现场冷再生的稳定剂,并从力学性能、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耐久性能和抗收缩性能等方面分析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材料组成上的特点,可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国内外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油式红外线辐射加热技术。利用经验设计的方法,研发出了燃油式红外线辐射加热装置,采用系统分析法,对该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其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施工应用,验证了该加热技术的可行性,对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利用PLC控制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