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75篇
公路运输   145篇
综合类   685篇
水路运输   229篇
铁路运输   193篇
综合运输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阐述了港口在综合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秦皇岛港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时机,并提出了秦皇岛港发展物流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2.
物流的发展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雁 《世界海运》2001,24(5):48-4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它的思想、它的理论趋于成熟,实现它的手段趋于完善。而与此同时,由于入世步伐的加快给中国的集装箱运输既带来了商机又带来了挑战,如何使我国的集装箱运输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又提高与国外同行的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物流理论和集装箱运输相结合应该是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3.
我国国际航运业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肖飞 《世界海运》2001,24(3):4-6
体制改革是我国国际航运业摆脱困境,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航运企业的体制改革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模式,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加速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以适应国际航运市场的运作惯例和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34.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及我国航运公司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娜  王友顺 《世界海运》2001,24(3):28-29
介绍了近几年国际集装箱班轮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所呈现的趋势;然后分析了我国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在国际海运市场竞争中的优劣;最后为我国航运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5.
物流车是城市内部运送货物的重要交通工具,具有运行距离短、启停频率高、运行时间长的特点。城市内部物流车都逐步采用纯电动物流车代替传统的燃油车。针对物流车运行特点,文章对电动物流车电机控制算法进行优化,在考虑不同工况下使用不同的开关频率,降低开关损耗,减少控制器发热。通过对降低开关损耗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在不同车辆运行工况下对比,电机控制器发热均有所降低,同时电机控制器效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6.
物流目标成本事前管理是物流企业施行物流目标成本管理的最重要环节,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对物流企业如何有效实施目标成本事前管理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37.
从物流一体化的原因和目标出发,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物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实施物流一体化的几项方面,即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物流一体化,改变传统的物流观;重构业务流程,为企业实施物流一体化打下基础;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和建立物流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8.
基于综合交通枢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综合交通枢纽共生共荣.介绍了综合交通枢纽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理论,总结国内外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合理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分析了综合枢纽的客流特点.从客流总量预测及客流组成特点,分析了基于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39.
翁丽贞 《船舶工程》2020,42(S1):230-231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船舶物流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船上物流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总体发展方案,尤其是融合发展策略,将助推船舶物流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urb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re-)design which explicit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pecif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of ordinary users and logistic operators. Ordinary users are typically commuters whose travels consist of well-defined pairs of origin and destination points, while logistic operators make deliveries at multiple locations. Obviously, these two user classes have different objectives and scopes of action. These differences are seldom considered in traffic research since most models aggregate the flow demand in OD matrices and use assignment models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of all users as if the dynamics of their optimization processes were of the same nature.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better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if the particular features of each user class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s. It potentially improves the estimation of the responses and allows managers to shape their control measures to address specific user n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