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148篇
综合类   162篇
水路运输   247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71.
采用4组份浇注机对混技术实现异氰酸酯与组合聚醚A、B、C以任意比例对混,研究了水含量、接枝聚醚含量、反应指数、开孔次数及制品密度方面对丰田体系座椅泡沫应力松弛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产品特性要求下,降低水含量、减少接枝聚醚投入量、增加异氰酸酯指数、增加开孔次数和增加制品泡沫密度能够达到减小应力松弛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572.
面向陕重汽的现实生产过程,提出适合于该企业现实情况的制造执行系统建设方案,方案中详细描述了重卡行业多级作业计划的编制流程及相应的调整反馈机制,描述了车身制造、车架制造、总装、调试等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方式和管理机制,并初步探讨了整车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零部件质量追溯和物流配送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73.
在满足生产数量及周期的前提下,以产品切换最少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产能、生产周期、故障时间、工位器具等因素,研究生产批量的计划问题。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运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最优的生产批量。理论计算分析与实际生产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揭示了生产运作中的规律性,探索并掌握这些规律对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4.
胡茂宏  鞠朋朋 《中国造船》2012,53(Z1):136-140
概述平台分离器的压力和液位控制方案,并根据具体项目给出实例。在前期设计中,须进行仔细分析,保证流程的设计能满足产品质量和流程稳定性的要求,这对于促进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压力、液位是工艺控制的基础。整个流程是建立在单个设备工艺参数控制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整合各设备之间的流程关系,优化工艺流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系统能耗,保证整个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75.
采用悬链线系泊模式为一座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进行多点系泊选型设计。通过敏感性分析,理顺各类因素对于整体系泊设计方案的影响规律,从而实现参数的合理选取,使得系泊方案的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最终总结得出一套针对深水浮体多点悬链线系泊系统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576.
潘燕华 《船舶工程》2006,28(2):67-70
从复杂产品的生产管理特点出发,提出了与CAD/CAPP/PDM集成的以实现动态生产管理为目标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方案,并对方案实现的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77.
随着国内汽车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海外KD(k,reekeddown)出口作为企业经济增长点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系统地从海外KD出口项目市场的考察、出口合作方的选择、产品认证、生产准备、KD出口包装以及试生产和量产初期阶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为今后企业海外KD项目出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78.
水下生产系统防沉板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越  刘明 《船海工程》2012,41(4):133-135,141
介绍水下生产系统采用的防沉板、吸力桩和桩三种基础形式的优缺点和选择标准。针对防沉板基础的特点,提出需考虑的因素和依据的规范,以及沉降、滑移,裙板抗扭和贯入深度的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79.
基于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的船舶物资编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现代造船企业中船舶物资编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现行的物资编码体系无法实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的物资编码方案,并对该方案下的物资编码自动生成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80.
The resul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expressed as Chla) and primary production (14C assimilation), during three oceanographic cruises carried out during Austral spr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summer and the autumn in the Straits of Magellan, suggest a strong variability of trophic levels for this ecosystem.Seasonal evolution of the biomass concentration goes from the spring maximum of 2.33 μg/l through a sharp decrease, 0.49 μg/l, observed at the end of summer, until the minimum of 0.24 μg/l measured during the autumn.The trophic conditions are dependent on hydrographic, meteo-climatic and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Atlantic entrance and between the two Angosturas the strong mixing of water column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phytoplankton; at the Western opening and along the Pacific arm the complex exchange mechanisms with the ocean, the glacio-fluvial contribu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 thermohaline front near the Isla Carlos III influence both biomas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distributions. The maximum values are reached in the Central Zone (Paso Ancho) characterized by high stability of the water column.Primary production ranged from a minimum of 12.3 to a maximum of 125.9 mgC m−2 h−1. The overall trend seems to be a progressive and simultaneous increase from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openings to the Central Zone of Paso Ancho where the maximum value was reached. In general, biomas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distributions correspond quite well except for the area of Isla Carlos III where biological and chemico-physical causes tend to limit 14C assimilation.Contribu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 2 μm) to total biomass appears to be time dependent: in the blooms observed during spring a very modest incidence (< 6%) was observed whereas became more (> 50%) during the summer-autumn seasons when total biomass was decreasing.Within the Straits, at the end of summer, the contribution of pico-phyto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 is 59%, whereas nano and microplankton contribute 39% and 2%, respectively. At the oceanic external stations the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the bigger size-fraction (> 2 μm) is predominant (> 50%).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ico-phytoplankton ( < 2 μm) is substantially constant, whereas temporal variations are due to the larger (> 10 μm) cells on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