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62篇
公路运输   271篇
综合类   98篇
水路运输   310篇
铁路运输   118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51.
Lack of detailed land use (LU) information and of efficient data gathering methods have made modeling of urban systems difficult.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hierarchical rule-based LU extraction system using very high resolution (VHR)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and geographic vector data. Land cover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remote sensing and several types of geographic data from the study area, City of Fredericton, Canada, are fused into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in order to develop a sophisticated LU Extraction Expert System (LUEE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the proposed LUEES though a case study for residential uses in the study area. Morphological (individual-based) analysis at the building-level is carried out through a step-wis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hich differentiates residential and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results in an overall accuracy of 93.1%.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re then subject to a post-correction process using a spatial arrangement analysis, in order to further mitigate the misclassification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In this regard, Gabriel Graph connectivity examin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s of urban features concerning different LU typ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analysis further enhances the residential LU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hich gives rise to an overall accuracy of 97.4%. It is believed that, equipped with such a powerful LU data collection tool and resulting detailed/accurate LU data, urban planners/modelers should be able to more reliably and precisely represent/predict economic interactions, activity locations, space and housing developments, business expansion, and trip patterns.  相似文献   
352.
船舶锚系设计是船舶设计的重要内容,船舶艏部线型一旦发生变化,锚系布置就要反复的进行校核和修正,工作效率低,有必要使用新的设计工具来辅助工作。在参考有关规范和文献的基础上,对船舶锚系自动布置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基于VB.NET和AutoCAD平台,开发了船舶锚系自动布置辅助系统。系统建立了锚参数数据库,为船舶锚系布置设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据库平台,并用二维自动作图比较的方法实现了锚系布置中锚链筒最优位置的确定。  相似文献   
353.
徐俊  夏军 《水运工程》2013,(10):118-121
滑坡码头原址重建工程应首先根据滑坡原因分析和土体滑移面判断结果进行码头后方岸坡地基处理;明确工程 设计边界条件,包括通过扫海和水下地形测量反映水深变化情况和障碍物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滑坡后土壤指标参数、针对 性的水下探摸和打捞方案;最终确定岸坡地基处理采用碎石桩方案,重建码头排架与原排架错开布置、桩基采用钢管桩方 案。结果表明上述方案切实可行,可为类似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旧码头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4.
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轨道线网规模化发展之前,对城市客流的吸引不够.为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通过常规公交接运来辅助实现轨道线路的客流聚集效应.首先考虑了土地性质、出行需求和公交运营成本等因素,建立了公交运营效益最大的接驳范围单变量非线性单变量规划模型.经过参数标定与约束的简化后采用二分法求解.在模型的约束中使用站点聚集效应距离衰减函数建立了需求与接驳距离的关系式,并通过单约束重力模型获得的距离与需求样本对其进行了参数标定.然后,以接驳范围为约束指导新增线路布设和原有线路调整.前者以站点覆盖率、非直线系数、运营费用等为指标,整体客运系统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使用启发式解法布设了新增公交接驳线路;后者根据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流程调整了原有线路走向.本研究需要采集的数据并不复杂,可用于指导轨道站点公交接驳相关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355.
基于已知的线路起终点和研究区域内人口分布情况,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平面设计方案。以轨道交通车站的布设数量、位置及线路平面线形为决策变量,考虑实际地理条件、站间距、换乘预留及线路平面设计等约束,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平面优化模型,实现客流吸引量最大,以及包括建设投资、运营支出和环境影响在内的线路综合成本最小。设计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与A*算法的混合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选取国内某城市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算法可求得模型帕累托前沿,提供不同客流吸引量下线路综合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此外,与实际平面设计方案相比,帕累托最优方案能够在不降低客流吸引量情况下减小约 4.4%的线路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356.
大中型船舶纵向下水时,往往会因支墩反力过大而需要检验船底局部强度和进行局部结构的加强.文章通过若干实船下水的墩反力计算及加强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提出了合理布墩和加强设置的若干原则,并以某汽车运输船为例,进行了船底局部结构三维有限元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构加强原则和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57.
本文介绍了大型矿砂船的航运市场、主尺度指标、总布置、船体结构、货舱舱口布置、舱口盖形式、抓斗作业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并介绍了在建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8.
就河北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在运营和设计审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文章对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防护排水、路线交叉等方面存在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59.
针对客车等级评定的行业标准,提出应用UG/OPEN GRIP二次开发平台进行客车车厢内座椅智能布置设计的思路,并进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60.
介绍城市客车用全自动空调的概念及主要参数;安装布置方式;制冷、制热、通风、除霜等单项功能的工作原理;主要附加功能及集成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