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预燃室壁涂有催化剂的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催化燃烧对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预燃室内催化剂种类、过量空气系数、进气温度、进气速度、缸径以及预燃室壁温对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燃室存在催化燃烧时对HCCI发动机的着火时刻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及预燃室进气速度的增加,HCCI发动机的着火时刻提前;催化剂种类、预燃室缸径以及预燃室壁温对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影响不显著,但对缸内燃烧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柴油机SCR尿素水溶液喷雾分解和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SCR台架试验,探究了氨氮比、温度、空速和喷嘴安装位置对N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氨氮比在0.6~2.0时,NO转化率随氨氮比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氨氮比为1.2时的NO转化率较高;当催化剂温度在300~500℃时,NO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温度达450℃时基本稳定;空速在13 000~21 000h-1时,NO转化率随空速升高逐渐降低;随着喷嘴与催化剂距离的增加,NO转化率逐渐增加,当喷嘴与催化剂距离大于450mm时,NO转化率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实现对柴油机尾气中PM和NOx的同步去除,将静电旋风捕集技术与等离子体协同烃类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Plasma/HC-SCR)相结合开发了一套柴油机后处理原理性试验装置。该装置集柴油机PM的静电捕集、PM的氧化燃烧、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于一体,对在富氧条件下利用烃类选择还原催化和静电旋风捕集同步去除柴油机PM和NOx进行了利用可控标准气体的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净化效率随相关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在单纯的等离子体环境下,NO浓度降低,NO2浓度增加,但总的NOx基本保持不变;使用催化剂的同时辅助等离子体可以使NO的峰值转化率所对应的温度向低温区偏移50℃左右;催化剂、等离子体、还原HC对于降低炭烟的起燃温度都有影响,同时使用可以使炭烟的起燃温度最低降低到280℃。此装置实现了柴油机PM和NOx的同步去除。 相似文献
104.
在汽车排气系统上使用催化转化器会造成较大的压力损失,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研究催化转化器扩张管结构对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入口扩张角对催化转化器的压力损失有较大影响,随着扩张管锥角的增大,催化转化器内压力损失增加,但扩张管锥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压力损失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5.
王茂玉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27(6)
采用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制药废水,考察了pH值、活性炭投加量、臭氧流量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对废水的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去除效果影响显著,随着pH值增大,废水CODCr的去除率先上升,后降低;活性炭和臭氧的复合使用对反应体系有显著的协同催化效应,可使废水CODCr去除率由单独臭氧氧化的33.1%提高到72.57%.此外,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法显著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6.
采用铁碳还原-Fenton氧化-臭氧氧化的联合处理工艺作为高浓度香料废水的预处理方法,筛选出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的高浓度香料废水,铁碳还原工艺的CODcr去除率为39%,Fenton氧化工艺的CODcr去除率为29.3%,臭氧氧化工艺的CODcr去除率为13.7%,CODcr的总去除率为82%.并设计制作了一套连续处理设备,稳定运行后,对香料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80%,可以达到工艺设计要求.且该工艺效率高,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7.
催化转化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汽车排放控制装置,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某款汽油车催化转化器的三维内流动数学模型,对催化转化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稳态流动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催化转化器入口管角度及载体结构样式对其内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等特性的影响,以指导催化转化器的结构设计.结果表明30.入口管和球形端面载体结构是较... 相似文献
108.
以废旧塑料聚丙烯作为原料,以改性沸石作为催化剂,通过高温裂解的方法制得新型沥青温拌剂。运用单因素试验对比以及对催化剂加入前后的改性沥青性能研究,确定催化剂对PP催化裂解的良性作用。通过不同催化剂用量和蜡掺量的对比试验确定最佳掺量,采用常规试验方法对改性沥青特性进行数据分析。对裂解蜡和改性沥青进行FTIR检测,对比分析峰值变化。试验结果表明,370℃~400℃裂解温度下改性沥青的相对黏度呈下降趋势,说明PP裂解蜡对沥青具有降黏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薛正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4):152-155
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给排水系统的防冻及各种水处理的特殊要求,进行现场试验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对管道及构筑物采取架空保温敷设、浅埋敷设、深埋敷设、电伴热保温、中粗砂回填等方式,能较好解决不同冻土类型对给排水管道及构筑物的冻拔及融沉问题,通过采取反渗透、高效电催化氧化技术能较好解决低温、低压、低含氧量状态下的水处理效果。历时多年的实际工程运行效果证明,上述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