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47篇
公路运输   220篇
综合类   356篇
水路运输   51篇
铁路运输   72篇
综合运输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潘驰  赵胜川 《交通与计算机》2012,30(3):25-28,51
针对大连市主城区进行通勤出行方式的意向偏好调查.选取7家企事业单位的200名驾车通勤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以私家车、公共汽车为选择对象的二元Logit模型,研究停车收费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变化对不同特性停车者的出行选择方式影响.结果表明:停车收费费率及公交服务水平对城市居民的通勤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将合理的停车收费体系与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相结合,是一种优秀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72.
根据驾车者出行目的的不同,将其停车行为划分为通勤出行停车、非通勤出行停车和居民区停车。在对大连市中心城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以及居住区进行停车行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停车行为的停车需求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并据此提出了3种出行目的的停车行为的需求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3.
通过介绍大众新帕萨特配置的电子驻车系统,阐述电子驻车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4.
为科学管理共享停车资源,构建一种共享停车泊位的分配-定价-收益分配机制。首先,以存在多个地块的区域为对象,根据出行者对不同地块及停车时间模式的选择偏好构建停车许可证的最优分配-定价模型,其中,最优分配模型为组合拍卖竞胜标确定问题(NP困难问题)。其次,利用Benders分解原理、对偶理论及新型升价拍卖代理系统构建调优法对停车许可证进行拍卖。最后,为调动共享泊位提供者的积极性,利用沙普利值法构建基于对社会福利贡献程度的停车收益分配模型。由理论分析及数值试验可知,运用上述机制可精确实现社会福利最优状态,最小竞争均衡价格与公平的收益分配。结果表明:①相较VCG机制与Leonard机制,调优法不仅可精确求解停车许可证的最优分配-定价,而且在算法最坏时间复杂度方面拥有更高效率;②在调优法的每个步骤中,即使停车许可证的分配并非最优,通过机制所实现的收费定价依然具有防止策略性操作的重要性质;③调优法可在较少的步骤之内实现较高的社会福利;④新型升价拍卖代理系统拥有多项式型的最坏时间复杂度;⑤通过最优分配-定价机制可获得每位出行者的选择偏好,进而可计算不同泊位提供者组合条件下的社会福利,实现沙普利值法在现实应用中的可计算性。  相似文献   
175.
针对目前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的荷电状态法存在的“定义与结果难相一致”的问题,针对基于电功率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的动态监控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分析和实验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6.
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火燃烧的模拟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俊华  乔信起  钟赟  黄震 《汽车工程》2003,25(3):291-294
利用单区模型,结合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模拟了DMM燃烧时的缸内压力和NO浓度及几种基团的浓度变化曲线;并将上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拟能准确预测着火时间,并能合理预测缸内压力峰值和NO浓度变化趋势。利用该模型能指导优化发动机参数,更有效地组织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77.
列车虚拟编组技术能够实现车辆资源的高效灵活利用,是解决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效方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既有研究借鉴了汽车编队追踪的思路,主要关注于列车稳定追踪的相关方法,未能完全适应轨道交通的实际需求。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虚拟编组研究的需要,深入分析城轨列车运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包括站台停车时间差等在内的城轨列车虚拟编组应符合的技术性能指标;其次,针对虚拟编组的技术特征,提出包括大小交路和Y型线路等适合列车虚拟编组的潜在应用场景,并对实现虚拟编组的关键技术及其原理进行介绍,可为城轨列车虚拟编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针对社会服务机构附近车流量大,车位需求大,而部分车辆长时间滞留导致交通堵塞及路侧临时停车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在城市部分区域建立基于视觉识别的限时停车系统。本文分析了系统构建模式,通过对限时区域功能分类,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最优车辆停留时间模型,并以武汉市某小学周边区域为例进行了分析。区域限时停车系统的建立对于解决城市局部交通拥堵及停车困难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黄伟明  孙兴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46-48,61,I0005
虽然近年来停车设施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但与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相比,停车设施建设速度仍显滞后。分析了现状停车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机动车发展与停车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且停车管理方面也存在改善空间。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包括停车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采用区域差异化的停车供给模式,扩大停车供给与提高停车利用率相结合,以及停车设施建设的机械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0.
Munich, Berlin, Hamburg, Vienna, and Zurich – the largest cities in Germany, Austria, and Switzerland – hav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ar share of trips over the past 25 years in spite of high motorisation rates. The key to their success has been a coordinated package of mutually reinforcing transport and land-use policies that have made car use slower, less convenient, and more costly, while increasing the safety, convenience, and feasibility of walking, cycling, and public transport. The mix of policies implemented in each city has been somewhat different. The German cities have done far more to promote cycling, while Zurich and Vienna offer more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per capita at lower fares. All five of the cities have implemented roughly the same policies to promote walking, foster compact mixed-use development, and discourage car use. Of the car-restrictive policies, parking management has been by far the most important. The five case study cities demonstr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car dependence even in affluent societies with high levels of car ownership and high expectations for quality of tra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