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8篇
  免费   815篇
公路运输   2636篇
综合类   1765篇
水路运输   1560篇
铁路运输   980篇
综合运输   18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Unburied subsea pipelines under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s tend to relieve their axial compressive stress by forming localised lateral buckles. This phenomenon is traditionally studi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 specific lateral deflection profile (mode) consisting of a fixed number of lobes. We study lateral thermal buckling as a genuinely localised buckling phenomenon by applying homoclinic (‘flat’) boundary conditions. By not having to assume a particular buckling mode we are in a position to study transitions between these traditional modes in typical loading sequences. For the lateral resistance we take a realistic nonlinear pipe-soil interaction model for partially embedded pipelines. We find that for soils with appreciable breakout resistance, i.e., nonmonotonicity of the lateral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sudden jumps between modes may occur. We consider both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solutions. The latter turn out to require much high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pipe and environment for the jumps to be induced. We carry out a parameter study on the effect of various pipe-soil interaction parameters on this mode jumping. Away from the jumps post-buckling solutions are reasonably well described by the traditional modes whos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may be used during preliminary design.  相似文献   
132.
为研究顶管沉井及周边土体在顶进力作用下的形变范围与大小,以加固旋喷桩作为沉井周围加固体建立ABAQUS软件计算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工程实例、PLAXIS 3D软件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广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进行室内沉井模型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数值模拟结论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如下: 1)在开挖基坑前达到设计强度的旋喷桩能有效减小基坑周边土体塌陷变形、坑底隆起。2)在施加工作顶推力下,前侧主动区首先出现贯通裂缝,竖向位移斜率增大出现明显拐点;继续增大顶推力,土体位移会急剧增大导致地表沉降严重。3)对于后背土体,在顶推力作用下,地表破裂线的切线角度从0°逐渐增大至45°+φ/2,导致破裂范围也不断扩大;达到45°+φ/2处后,继续施加顶推力会导致短轴方向破坏范围扩大的速度较长轴方向的速度更快;三维空间中被动区破坏土体在地表处产生形状为椭圆的破坏面,椭圆长轴方向为顶推轴线方向,被动破坏体呈现为牛角状椭圆楔体。  相似文献   
133.
就公路工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结合设计施工中的解决办法,阐述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从而减小因道路施工给沿线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各种破坏,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提高公路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公路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34.
路桥桩基混凝土施工中,为了保障灌注桩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准备工作及施工工艺的重视。通过对混凝土及其施工质量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混凝土在路桥桩基施工中的配合比、泵送等,并阐述了路桥桩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5.
吴琼 《隧道建设》2017,37(Z1):107-110
为了解决砂土地层盾构刀盘换刀作业面易涌水、涌砂进而导致作业面失稳坍塌问题,采用水泥砂浆和膨润土浆液组成的混合浆液在土舱压力作用下,通过刀盘开口向砂土地层渗透,经固化后在原有稳定泥膜的基础上形成新型混合泥膜,在利用风镐清除土舱内硬化混合浆液的同时,保留刀盘前段形成的混合泥膜,即可进行盾构刀盘换刀作业。通过在广州某地铁盾构施工项目中的应用,表明本施工技术能为砂土地层盾构换刀提供高效且安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6.
为了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在砾砂土地层掘进过程中,土体塑流性差、刀盘及螺旋输送机磨损严重和开挖面平衡不易保持等问题,通过自制泡沫发生器发泡,对砾砂土地层的泡沫改良技术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气液比、含水率和泡沫掺量对塑流性的影响和改良前后土样的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出泡沫发生器气液比在30∶1~55∶1、含水率为5%~12.5%、泡沫掺量为20%~40%时,土体具有较好的塑流性,泡沫的"轴承效应"和泡沫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与水、砾砂土颗粒形成的氢键是塑流性提高的根本原因;使用泡沫剂改良砾砂土后,渗透系数大幅降低,掺泡沫后在280 min内渗透系数随时间变化较小,能达到10~(-5)cm/s,泡沫剂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的联结和液桥力是土样具有堵水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7.
“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依据相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以及结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实践而形成的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多元的服务,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愿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文章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为例,从“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效果及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希望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8.
水泥土掺石膏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掺加石膏以及不加添加剂的水泥土,利用现场的淤泥质土作为养护环境,进行3种不同水泥的室内7、28和90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龄期是影响水泥土试块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添加剂石膏在水泥掺量一定情况下,主要起到早强和减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李彦彦 《北方交通》2008,(3):162-163
主要阐述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作为地基加固方案之一,其价值优势明显,质量容易保证.  相似文献   
140.
粉喷桩是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方法的一种形式,也叫加固土桩.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状和粉体状)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结合工程实例,就粉喷桩在小桥涵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