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40篇
公路运输   166篇
综合类   308篇
水路运输   59篇
铁路运输   68篇
综合运输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使高铁站功能区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论文以旅客在高铁站房内的平均走行时间最少和高铁站建造成本最低为目标,综合考虑功能区的面积、长宽比例、功能区禁止重叠、流线等约束条件,构建基于多目标混合规划的高铁站功能区布局优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方法得出的结论可以为高铁站功能区布局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考虑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 CAV)应用先进的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采用智能交叉口的组织形式,大幅提升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降低CAV与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混行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出行成本,提出智能交叉口在城 市交通网络中的布局优化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并求解。首先,基于对两类车辆行驶特性的分析,建立混合用户均衡模型,描述CAV与HV的路径选择行为;其次,从交通规划者的角度,以系统最优为目标,整合混合用户均衡模型,建立面向新型混合交通流的智能交叉口网络布局优化模型,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选取Sioux-Falls交通网络作为案例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并研究CAV渗透率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智能交叉口在城市路网中的合理规划极大地提高了新型混行场景下城市交通系统的出行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由于网联自动 驾驶单方面技术优势带来的CAV与HV的出行效率差距,增进了出行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遂渝线单线隧道内接触网悬挂的介绍,探讨了以新的设计方式进行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隧道内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方法,并通过遂渝线情况的研究,对下一步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Java与MATLAB的混合编程,可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使计算效率与开发效率得到统一。通过具体混合编程实例以及在盾构隧道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中的运用,结果表明此混合编程技术功能强大,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5.
列车开行方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规定各时间段内各交路上开行列车对数.分析大小交路模式乘客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的计算方法,以乘客出行成本及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乘客需求和最大可用车底数量为约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双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理想点法将原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借助Lingo11.0求解.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折返站和小交路区段客流比重进行成本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小交路折返站的选取对成本影响显著,且小交路区段客流比重越高,开行大小交路模式越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6.
提高人类驾驶人的接受度是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重要方向,而深度强化学习是其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解决人机混驾混合交通流下的换道决策问题,利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换道行为。首先介绍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强化学习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来自真实工况的NGSIM数据集中的驾驶数据,通过自动驾驶模拟器NGSIM-ENV搭建单向6车道、交通拥挤程度适中的仿真场景,非自动驾驶车辆按照数据集中驾驶人行车数据行驶。针对连续动作空间下的自动驾驶换道决策,采用改进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TD3构建换道模型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的换道驾驶行为。在所提出的TD3换道模型中,构建决策所需周围环境及自车信息的状态空间、包含受控汽车加速度和航向角的动作空间,同时综合考虑安全性、行车效率和舒适性等因素设计强化学习的奖励函数。最终在NGSIM-ENV仿真平台上,将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换道行为与人类驾驶人行车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D3算法控制的车辆其平均行驶速度比人类驾驶人的平均行车速度高4.8%,在安全性以及舒适性上也有一定的提升;试验结果验证了训练完成后TD3换道模型的有效性,其能够在复杂交通环境下自主实现安全、舒适、流畅的换道行为。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青连铁路是一条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和港口集疏运功能的干线铁路,速度目标值为200km/h,其旅客运输组织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既有客货混跑模式,也有别于纯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如何合理确定青连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是影响青连铁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研究结论:从旅行时间节省、能力利用均衡和动车组购置费等方面,经比较分析各种运输组织模式的适应性后,确定青连铁路性质为是以客运为主的客货混跑铁路,旅客列车采用动车组与普速旅客列车相结合的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青连铁路的线路能力,极大满足了不同的客流需求,也兼顾了部分货物列车。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采用植筋这一后锚固方式,介绍了植筋技术的加固原理,总结了其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提出了避免不利因素的几点建议和几个仍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In 2014, Seattle implemented its own bike-sharing system, Pronto. However, the system ultimately ceased operation three years later on March 17th, 2017. To learn from this failure, this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factors that encourage, or discourage, bike-sharing trip generation and attraction at the station level.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roadway design, elevation, bus trips, weather, and temporal factors on three-hour long bike pickups and returns at each docking station. To address temporal autocorrelations and the nonlinear seasonality, the paper implements a 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 (GAMM) that incorporates the joint effects of a time metric and time-varying variables. The paper estimates models on total counts of pickups and returns, as well as pickups categorized by user types and by location. The results clarify that effects of hilly terrain and the rainy weather, two commonly perceived contributors to the failure. Additionally, results suggest that users in the University District, presumably mostly university students, tend to use shared bikes in neighborhoods with a higher household density an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residential land use, and make bike-sharing trips regardless workdays or non-workdays. The paper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 and bike-sharing. In general, users tend to use bike-sharing more at stations that have more scheduled bus trips nearby. However, some bike-sharing users may shift to bus services during peak hours and rainy weather. Severa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accordingly to increase bike ridership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拌和站是铁路建设中数量最多的大临工程之一,规划与设计是其建设的基础工作,为实现混凝土拌和站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设计,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持编制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混凝土拌和站》〔通临(2012)8401〕。结合相关科研课成果和工程设计实践,对通用参考图《混凝土拌和站》的编制原则、设计参数、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进行论述,以求更好地对通用参考图宣贯和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