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文章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汽车市场站—甬江北站明挖区间地下连续墙施工为背景,对地下连续墙在微承压水粉砂层采用3种不同方案进行成槽施工方案比选,最终选用在微承压水粉砂层进行降水成槽施工方案,并对地下连续墙在微承压水粉砂层中的降水成槽施工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2.
对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TJ2108标主体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在富水粉砂层中的3种不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最终采用降水加固成槽,地下连续墙施工顺序为降水→导墙→钢筋笼制作→泥浆制备及成槽→下锁口管→下钢筋笼→水下浇筑砼→拔锁口管→下一幅槽段循环该种方法达到了质量安全可控,经济效益明显,可为设计、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3.
结合拟建津榆公路芦台地道桥下穿津山铁路桥段施工降水工程实例,根据不同的U型槽修建长度,研究该中心位置地下水位降低对正在运营的铁路路基沉降的影响。借助FLAC3D软件,根据比奥固结理论,构造三维沉降模型,对六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降水对铁路路基的影响。结合相关规范要求,针对模拟分析的总体结果,得出U型槽的修建长度控制在距离既有铁路路基两侧各100 m左右较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34.
通过整理G2京津塘高速公路3年(2007.3~2010.2)逐日逐时的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和交通流量及气象要素资料,并将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与交通流量之商)与同步降水量进行日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的日变化最高峰出现在05时,年平均高峰值高达234起•辆-1•10-6;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平均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与同步降水量均呈正抛物线相关,即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随降水量的加大而增多;统计学检验(R>Rα=0.01 和F>Fα=0.01)效果很好。四个季节的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与降水量相关的系数高达0.7386~0.8635。这一分析事实为G2京津塘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丙烯腈-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共聚物(Poly(AN-co-PEGMEMA)),并将其共混聚偏氟乙烯PVdF(Poylinylidene Fluioride)以制备改性多孔PVdF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多孔膜外观,膜的孔径约在1.0~5.0μm之间,这有利于液体电解质的进入;此外,由于共混物极性较高使多孔膜有较好液体电解质溶涨能力.最终多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导电率较高,可达10-3S.cm-1数量级,其电化学稳定窗口超过4.6 V,这些性能都表明其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塔河油田稠油与凝析油混输导致沥青质产生的机理,对凝析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掺比下混合油的黏度和相的变化,并对自制沥青质抑制剂进行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凝析油中主要是小分子的轻烃,碳数主要为C6~C11,由于稠油与凝析油极性相差太大,形成的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导致两者不混溶;随着凝析油的增加,混合油的黏度大幅降低,分散在凝析油中的稠油重组分极易沉降;当混合液中加入3%以上的沥青质抑制剂时,沉淀物抑制率达到90%以上,可以实现稠油与凝析油的混输。  相似文献   
37.
针对富水地层近距离隧道土压平衡盾构始发过程中地层加固、地下水处理以及隧道之间施工扰动的难题,结合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始发的工程实例,提出"密封井"的新型端头加固方式,对近距离双线隧道始发端头加固技术进行研究,并对该方法的效果、适用性、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相比传统的端头加固方式,该方法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38.
平川沟泥石流体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03,(12):45-50
泥石流沟内松散物质(岩土体)在降雨作用下,由吸水→强度衰减→蠕变而构成初始泥石流体,形成机制包括降雨冲击机制和吸水软化机制。初始泥石流体运动诱发沟岸冲蚀、沟底掏蚀而补给构成泥石流体,补给机制包括岸坡切割机制和沟床物质启动机制。构建了由粒径为6.31cm的均质颗粒固相和均质浆体的等效泥石流体,为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前驱物尺寸和形貌对纳米Z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NO3)2和CO(NH2)2为主要原料,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纳米ZnO.通过控制沉淀反应的工艺参数,可得到不同尺寸的条状和片状前驱物;再通过调控焙烧条件,可得到不同尺寸的球状、网状和棒状纳米ZnO.用TEM及XRD等方法对前驱物及纳米产物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ZnO的形貌和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驱物的形貌和尺寸.  相似文献   
40.
阐述了人防工程逆作法施工的详细过程及安全措施 ,反映了逆作法施工在地下人防商服工程中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