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5篇 |
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43篇 |
综合类 | 245篇 |
水路运输 | 245篇 |
铁路运输 | 110篇 |
综合运输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岩体地下工程和边坡工程中往往会发生模态Ⅲ型加载下的岩石破坏,模态III型破坏之应力强度因子的发展与研究有利于了解岩石破坏行为。在现今学者研究各种试验方法中,较多围绕在模态I、II型和I+II复合型裂缝破坏展开,对于模态III型裂缝破坏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提出一套单域边界元素法(或称对偶边界元素法),结合异向性线弹性理论,藉以Fortran语言撰写成程序,针对异向性岩石于模态III型之破坏,探讨岩石中裂缝前缘之应力强度因子。主要讨论横向等向性材料在不同裂缝长度、材料宽度、材料层面倾角以及上述情况于不同之异向性程度的影响下,其应力强度因子KI、KII、KIII的变化,并以KIII值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4.
该文分析了苏州某区域2009年7月30日暴雨积水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暴雨积水的防治措施,以利于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5.
86.
为探究圭嘎拉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体力劳动强度水平,评价施工工序劳动强度,选择圭嘎拉隧道进口段(海拔4 300 m)及1#斜井段(海拔4 560 m)的施工人员作为测试对象,分别测量不同工序下施工人员的生理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耗氧量)。基于耗氧量计算能量代谢率,进而计算各工序的劳动强度指数。结果表明: 1)260 m的海拔高差造成的施工综合劳动强度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二次衬砌钢筋绑扎是所测施工工序中劳动强度最大的工序,该工序下施工人员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能量代谢率都出现超过卫生限值的情况,劳动强度指数达到35(极重); 3)海拔为4 300~4 560 m时,隧道各施工工序劳动强度大部分为中度-极重度。 相似文献
87.
为揭示莫尔-库伦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在模拟盾构施工引起地层位移的不同,以能够反映施工工况的地层损失率为控制参数,采用2种模型模拟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从机制上分析2种模型计算结果的不同,并与Peck公式的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主要结论如下: 1)莫尔-库伦模型计算的隧道中心的最大沉降大于实测数据和Peck公式的计算结果,计算的远离隧道中心处的位移为回弹性质。 2)修正剑桥模型计算的最大沉降与实测数据和Peck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但计算的沉降槽宽度偏大。 相似文献
88.
关于超长桩有效桩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长桩的出现给桩基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针对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对超长桩提出了有效桩长的问题。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在假定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推导了超长桩的有效桩长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有效桩长与工作荷载下的桩顶沉降、桩身刚度及桩顶工作荷载有关。并运用有限元程序,对不同桩长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探讨了桩长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桩长超过一定程度后,通过增加桩长来提高单桩承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无限制地增加桩长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9.
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用户平衡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在网络建模中更精确地反映交通网络和出行行为的复杂特征,从多模式用户平衡原理出发,综合考虑多模式和转向延误因素以及不同模式、路段和转向之间的非对称作用,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建立了带转向延误的非对称多模式用户平衡模型,并在精简对角化算法的框架内设计了求解算法。该模型集成了交通网络的诸多特征,且能直接刻画转向延误与转向流量之间的互动关系,避免了传统扩展网络法的缺陷。算例表明:该模型及其算法对问题的描述与求解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