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08篇
综合类   104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解决客车在坡道上起步时的问题,设计开发一套客车坡道起步系统,协助驾驶员安全完成坡道起步操作,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制动系统,从而实现客车坡道起步的智能化操作。  相似文献   
152.
与普通运输船相比,汽车滚装船船型特征明显,船身高大,有多层甲板。船体采用中段肥胖,艏、艉部线型瘦削,特别是艉部机舱等的布置,外形采用方艉,设有宽大的艉门兼作跳板,方便车辆进出。  相似文献   
153.
ABSTRACT

Th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 is a classical topic of vehicle dynamics. Usually, vehicle handling i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understeer coefficient in quasi-steady-state maneuvers.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al tests are performed on an electric vehicle with four independent motors, which is able to reproduce front-wheel-drive, rear-wheel-drive and all-wheel-drive (FWD, RWD and AWD, respectively) architectures. Th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rchitecture are inferred through classical and new concepts. The study presents a procedure to compute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tire forces, which is based on a first estimate and a subsequent correction of the tire forces that guarantee the equilibrium. A yaw moment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forces. The results show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new formulations of the understeer coefficient, and allow to infe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dersteer coefficient and the yaw moment analysis. Th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vary with speed and front-to-rear wheel torque distribution. An apparently surprising result arises at low speed: the RWD architecture is the most understeering configuration. This is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yaw moment caused by the longitudinal forces of the front tires,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high values of lateral acceleration and steering angle.  相似文献   
154.
根据沈阳市规划部门的要求,为加速铁西区谟家堡和宁官地区经济发展,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在大坝路与西三环交叉点处增设谟家堡互通立交,现状此处无互通立交,大坝路到绕城高速断头后与S109平交。本文从立交型式的选择、浑蒲灌渠的跨越和挡墙防护、增设大坝路跨线桥等三个方面浅谈此立交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5.
��ͨ�����ѵ������ٶ�Ԥ��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文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正交实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根据其中10条匝道的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三段: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使用另外4条匝道的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6.
针对互通匝道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技术标准、加宽设计、起终点设计、高程和纵坡等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使互通立交的匝道设计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7.
梯形轨枕轨道是一种纵向轨枕轨道系统,轨枕由PC纵梁和横向钢管联接杆件构成。国内外城市轨道系统铺设梯形轨道的应用结果表明,梯形轨枕可大幅度提高对列车荷重的分散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减振和降噪性能。根据梯形轨枕轨道结构特点建立弹性地基梁-板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在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和不同坡度情况下梯形轨枕轨道系统的垂向动力响应,对在线路长、落差高的长大连续坡道上铺设梯形轨道的垂向稳定性进行论证。计算结果表明长大连续坡道上梯形轨枕垂向动力响应符合标准,可以在城市轨道交通的长大连续坡道区段铺设。  相似文献   
158.
为研究新的斜坡式集装箱码头浮式桥式起重机船岸作业系统,开发了计算机动画模拟模型.介绍应用该模型研究确定缆车运行速度要求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9.
立交匝道是道路网络系统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匝道交通综合改善实例,探讨了匝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特征、服务水平和交通分析理论模型,为匝道定位设计和交通综合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根据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特点, 提出立交匝道线元法, 即将复杂的立交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匝道单元, 利用AutoLISP和ADSRX系统生成各个匝道单元, 再根据匝道的内在联系组合在一起,经过适当的剪辑, 形成立交.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生成复杂的立交系统, 而且非常适宜编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