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91篇
综合类   123篇
水路运输   36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杨高路大修工程中使用一种新型间断半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GSOG)充当应力吸收层,分散板块间的水平温缩应力与竖向剪切力共同作用下的应力集中,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速度.经高温稳定性、低温约束试件及嵌入式轴向加载试验,均有良好表现,对比AC-20试验段,证明它具备良好的分散应力集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2.
目前,路面的疲劳开裂成为影响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路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因而研究路面的疲劳开裂特性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3.
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己成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但是基层开裂已成为半刚性基层的突出病害。从理论分析与力学计算的角度对半刚性基层开裂的防治进行研究,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成因分析,提出采用内部应力吸收复合夹层(inter-layer stress absorbing composite,ISAC)进行反射裂缝的工程防治。轮碾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反射模拟试验表明,与单一夹层相比,采用ISAC防裂夹层大大提高了试件的抗裂寿命。试验路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聚酯玻纤布和玻纤格栅作为上层应变吸收层的ISAC复合夹层都具有较好的防裂效果,且玻纤格栅ISAC复合夹层的防裂效果优于聚酯玻纤布ISAC复合夹层。室内试验与实测数据均表明,ISAC防裂夹层具有良好的应力应变综合吸收能力,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良好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5.
该文介绍了某三跨(47 m+75 m+47 m)变截面连续刚构桥在张拉底板合龙钢束过程中底板混凝土开裂、脱落的过程。通过大量的有限元分析,论述了底板开孔对底板受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抚顺地处东北地区,年最大温差达60℃左右,受温度影响路面极易出现车辙和开裂。沥青的单一改性已满足不了路面的需求,寻找高低温性能兼顾的改性沥青成为迫切的需要。该文介绍一种新的沥青混合料改性剂-PRCR。该改性剂能够在保证高温抗车辙的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其性能优于SBS等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27.
GB/T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修订的技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美国及欧洲的相关标准,从技术角度对新版反光膜国标GB/T18833—2012进行解读。基于国标修订的社会和技术背景,从逆反射技术的发展、交通标志识认条件、反光膜及道路的工程设计、材料实际应用等方面指出旧版反光膜国标GB/T18833--2002的不足,以及新版国标的进步,并展望未来国内反光膜标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8.
翻车机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如何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是施工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技术问题,结合翻车机房工程实践,从优选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混凝土温度等方面对温度裂缝产生的最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9.
为定量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弯道路段不同半径条件下,线形诱导标志和反光环对驾驶员曲率感知的影响,基于室内仿真试验,选取20 名驾驶员作为被试,分别测量驾驶员在不同试验场景条件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并对试验数据展开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线形诱导标志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弯道错觉表现为高估弯道半径,且仅在半径为200~400 m 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弯道错觉程度小于7%;同时,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与隧道弯道半径显著正相关,与线形诱导标志的可见个数显著负相关。2)采用反光环的隧道弯道视线诱导方法,驾驶员的弯道错觉程度仅与反光环的可见个数存在显著负相关,且随着可见反光环布设个数的增多(4~6 个),会导致驾驶员低估半径的错觉程度过大(>-20%),不利于驾驶员安全行车。3)在隧道弯道路段(200~1 800 m),当可见反光环为3 个时,不同半径下的弯道错觉程度均小于布设线形诱导标志的方案(小于5%)。因此,采用在隧道弯道路段布设3 个可见反光环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曲率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0.
半刚性基层养护期干缩开裂发展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文学  陈崇驹  丛林 《公路》2002,(12):132-135
通过试验研究了2种主要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失水收缩特性和间接拉伸强度,并运用基层板体的收缩摩擦模型定量地分析了施工养护期间半刚性基层的干缩裂缝发展过程中以及空间分布情况,为指导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