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94篇 |
免费 | 123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312篇 |
综合类 | 4189篇 |
水路运输 | 3001篇 |
铁路运输 | 1612篇 |
综合运输 | 8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02篇 |
2023年 | 209篇 |
2022年 | 413篇 |
2021年 | 471篇 |
2020年 | 494篇 |
2019年 | 389篇 |
2018年 | 407篇 |
2017年 | 451篇 |
2016年 | 404篇 |
2015年 | 581篇 |
2014年 | 827篇 |
2013年 | 665篇 |
2012年 | 975篇 |
2011年 | 928篇 |
2010年 | 780篇 |
2009年 | 715篇 |
2008年 | 682篇 |
2007年 | 886篇 |
2006年 | 725篇 |
2005年 | 437篇 |
2004年 | 296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城市地下道路分(合)流匝道通风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多点进出结构的城市地下道路空气流动特性,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为原型,通过现场实测、缩尺模型试验以及CFD软件数值模拟方法,对分(合)匝道通风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雷诺数、风量比、分岔角度对分(合)流匝道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主隧道与匝道风量比、主隧道与匝道夹角是影响分(合)流匝道局部阻力系数的关键因素;2)城市地下道路分(合)流匝道局部阻力变化特性,不宜简单套用通风管道的三通构件的参数;3)结合最小二乘法和Matlab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给出了基于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的分(合)流匝道主隧道和匝道的局部阻力系数关联式。研究结果可为复杂结构城市地下道路通风系统阻力特性分析及通风工程优化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3.
江安平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4,17(2):68-73
介绍灰色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并给出了全国水运货运量预测的GM(1,1)模型,可供水运部门制定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64.
65.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的可靠性,在分析客流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ARIMA-GARCH模型,依据南京地铁珠江路站点客流数据对客流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和预测,并从预测置信区间和无效覆盖率两方面与传统的时间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RIMA-GARCH能够较好地拟合客流波动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输水系统是船闸实现其功能的关键设施,其设计直接影响船闸工程的安全与效率。等惯性四区段出水分散输水系统是目前国内外高水头大型船闸常用的输水系统形式,但其结构复杂、建设难度大,且由于设置第二分流口而带来自身空化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我国内河船闸特点,通过国内外工程资料分析、理论与计算分析、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提出并验证了“闸墙长廊道+闸室中心立体分流+闸底两区段四纵支廊道出水+侧支孔+明沟消能”的等惯性两区段输水系统形式在40 m级单级巨型船闸中的适用性,为高水头大型船闸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7.
针对海上风电场航标效能评价,根据评价指标选择原则,创建包括2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构建评价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确定评价流程。以某海上风电场为例,进行海上风电场航标效能评价。结果表明,FAHP在海上风电场航标效能评价方面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
开挖进出港航道与港池将会改变河道原有的河床地形高程,进而改变其原有的水动力条件及其泥沙冲淤状况,对通航条件造成影响。以犍为孝姑码头为依托,采用Mike21建立二维水沙数值模型,分析开挖进出港航道和港池工程前后,以及改变进港航道的深度、宽度、角度等之后的水流运动形态和泥沙淤积的情况。结果表明:开挖进出港航道和港池后对原有的主航道整体水流和泥沙条件影响较小,对船舶进出港的通航条件影响较小;不同的开挖条件对进出港航道和港池的水沙条件影响不同,不同开挖角度对孝姑码头的水沙影响较大,30°布置形式更能满足孝姑码头的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69.
通天槽滩险治理是乌江航道整治的关键性工程。乌江白马枢纽建成后可提高航道的通航能力,但水位升高会导致现有的部分江心洲、浅滩变成暗礁碍航。针对通天槽滩段航道局部水流急、流态差、扫弯水严重等问题,采用河工模型试验对设计整治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开展研究。结果显示设计整治方案虽改善了通航水流条件,使得通天槽滩段航道在白马枢纽建成后基本满足尺度要求,但其挖槽设计未遵循河势,使得航道走向与中水期水流动力轴线交角较大,不利于退水冲刷及航槽稳定。针对设计整治方案的不足,考虑工程投资及施工难易程度,提出了更适合本次航道整治工程的优化建议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航道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