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篇
  免费   186篇
公路运输   885篇
综合类   783篇
水路运输   748篇
铁路运输   489篇
综合运输   8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通过介绍喀纳斯河大桥的总体设计及构造特点,对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处理好保护区内景观、环保突出的问题,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02.
文章以南通淄柴船舶机械公司生产的Z6150ZLCZ-5型柴油机为对象,针对影响柴油机排放的各种因素,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优化匹配了供油提前角、启喷压力。通过分析台架试验结果,总结了各参数对排放的影响,为船用柴油机满足排放标准拓宽思路,为该机型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3.
中外航海类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外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高职航海类专业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航海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04.
钢管砼结构徐变由于物理状况上封闭、干硬性、养生时不浇水,受力上卸载而低于普通砼的徐变,由于徐变导致的钢管和砼的应力[1]重分布十分明显而不可忽视,为了有效计算核心砼徐变导致的重分布应力,在推导轴心受压构件徐变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偏安全地考虑最大纤维处的徐变,根据弹性理论及叠加原理推导了钢管砼构件徐变系数的一般计算公式,并测试了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结构的徐变应变和收缩应变,经比较,徐变计算比较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05.
采用车辆道路试验方法,利用VBOX、尾气采集系统与陀螺仪对车辆行驶状况进行数据采集; 基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的方法,结合带有精英控制策略的NSGA-Ⅱ对不同参数指标进行处理; 定量研究了参数指标对车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程度,分析了特定工况下不同参数指标影响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行驶工况中,加速度对车辆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权重为65.52%,对车辆比功率(VSP)特性的影响权重为35.03%,其中转弯半径对车辆VSP特性的影响权重为37.86%;在车速小于10 km·h-1时,对车辆燃油经济性影响最大的是转弯半径,影响权重为80.74%,对车辆VSP特性影响最大的是加速度,影响权重为82.82%;车速为10~40 km·h-1时,对车辆燃油经济性和VSP特性影响最大的是加速度,影响权重分别为34.01%和48.59%;当车速大于40 km·h-1时,对车辆燃油经济性影响最大的是坡度,影响权重为75.59%,对车辆VSP特性影响最大的是速度,影响权重为80.17%;当车辆处于下坡工况时,坡度对车辆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权重为69.84%,车速对车辆VSP特性的影响权重为56.37%;当车辆处于上坡工况时,加速度对车辆燃油经济性和VSP特性的影响权重分别为54.62%和94.24%。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车辆燃油经济性和VSP特性影响权重,不仅为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和改善车辆VSP特性提供实践支撑,同时也为智能车辆控制算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6.
从特征传输方式、空间维度、特征维度3个角度,论述了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改进方向,介绍了卷积层、池化层、激活函数、优化算法的工作原理,从基于值、等级、概率和转换域四大类总结了近年来池化方法的发展,给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激活函数对比、梯度下降算法及其改进型和自适应优化算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梳理了卷积神经网络在车牌识别、车型识别、交通标志识别、短时交通流预测等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与支持向量机、差分整合移动平均回归模型、卡尔曼滤波、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算法从优势、劣势和在智能交通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在智能交通领域面临的鲁棒性不佳和实时性较差等问题,并从算法优化、并行计算层面和有监督学习到无监督学习方向研判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在视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主要应用于交通标志、车牌、车型识别、交通事件检测、交通状态预测;相比其他算法,卷积神经网络所提取的特征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了识别准确度与速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卷积神经网络未来将通过网络结构的优化、算法的改进、算力的提升以及基准数据集的增强,为智能交通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07.
动态交通分配(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DTA)理论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技 术基础之一,也是当前交通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离线的交通规 划及政策评估和在线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本文首先回顾了DTA理论5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 了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其次介绍了DTA问题的两个基本构成:出行选择准则 和交通流传播模型,指出这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走行时间函数(或阻抗函数)来关联,并总结了 DTA 问题中主要的出行选择准则、主要的交通流传播模型、重点关注的交通行为、走行时间函 数。依据出行者的出行选择内容、交通状况掌握、出行需求弹性、出行决策时间跨度以及用户类 型等对动态交通分配问题进行分类,并详细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之间的差异。 进一步,介绍了DTA问题主要的解析模型,依据时间是否连续和使用的决策变量分别对DTA模 型进行分类,并总结了不同类型DTA模型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不同出行选择准则下DTA问题 的主要求解方法,并评述求解方法的收敛性、效率等。此外,还概述了DTA模型在交通规划、交通 政策评估、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DTA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DTA 理论和方法可以在5方面取得突破:动态网络加载模型的高效计算方法和性态良好的动态阻抗函 数,大规模交通网络上DTA问题的有效求解算法,超级网络上基于活动链的DTA模型,DTA模型 在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下DTA模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08.
研究了轴箱横向载荷高精度测试方法,将经过标定的轴箱安装于运用车辆,获得了载荷-时间历程,结合车辆运行状态分析了在高速线路典型服役条件下的载荷特性,编制了对应于进出站工况、低速运行、高速运行的恒幅载荷谱。研究结果表明:轴箱横向载荷影响因素主要为列车运行速度、曲线半径、道岔、轨道不平顺;运行中普遍存在着相对固定且与车辆运行速度无关的2 Hz的低载荷主频;对于大于5 Hz的频率,载荷主频与列车的运行速度直接相关,曲线通过时内轨侧轴箱载荷变化幅值稍大于外轨侧,且载荷均值以及最大载荷幅值均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曲线半径增大的同时横向载荷均值逐渐接近于0,最大载荷幅值也逐渐减小;进出站道岔会造成横向载荷出现约10 s的一次波动,同时包含短时间冲击载荷;横向轨道不平顺会造成轴箱横向载荷在通过相应区间时出现多个大幅波动,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波动周期缩短,峰值减小;进出隧道对横向载荷影响不明显;对于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载荷谱,进出站工况载荷幅值最大,作用频次占很少部分;低速运行载荷幅值次之,作用频次占比约为1/3,高速运行载荷幅值最小,作用频次占比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709.
基于反思理论的大学外语教师行动研究以著名语言学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为引导,以教师行动研究为实践方向,旨在促进和完善外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外语教学模式优化的进程,培养"综合型"外语人才,满足外语人才"素质化"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710.
钢管预应力索防撞活动护栏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钢管和预应力钢索组合结构, 开发出新型防撞活动护栏, 分析了活动护栏碰撞试验条件和安全评价标准, 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 并采用LS-DYNA显式有限元程序进行求解, 最后利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活动护栏进行安全评价。试验结果表明: 该护栏防撞能力达到160 kJ; 碰撞后车辆能够恢复正常行驶姿态; 小车、大车碰撞时护栏最大动态位移试验结果分别为972、1 093 mm, 仿真结果分别为913、1 100 mm; 小车、大车驶出角度试验结果分别为10.2°、0°, 仿真结果分别为9.1°、0°。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活动护栏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