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75篇
公路运输   148篇
综合类   55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陶亮  汪翔 《中国海事》2013,(11):31-34
文中从船舶抵押权的概念入手,梳理了我国船舶抵押权登记与设立的关系以及船舶抵押权设立的程序,以此为基础对船舶抵押权登记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船舶登记机关现行的船舶抵押权登记审查标;住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新的船舶抵押权登记审查标准,为船舶抵押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2.
薄弱环节对复合材料吸能元件轴向压溃性能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城  王鑫伟 《船舶力学》2011,15(8):930-939
薄弱环节设置是复合材料吸能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良好的薄弱环节设计可以使复合材料结构在碰撞中产生稳定的渐进压溃从而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文章详细阐述并讨论了复合材料吸能元件薄弱环节的几何特征、引发机制及薄弱环节对复合材料吸能元件轴向压溃性能的影响,并将现有的薄弱环节归纳为七种典型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包括:应变率效应对薄弱环节引发机制及吸能元件轴向压溃性能的影响;T型薄弱环节的引发机制及其在复合材料圆管中的应用;SMA薄弱环节的原理和设计方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元件的薄弱环节和轴向压溃性能。  相似文献   
283.
研究了国内外在应急交通疏散领域的相关内容,包括疏散路径的选择和优化以及仿真技术在疏散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4.
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技术进行了探讨和评价。论述了极短期运动预报的定义,从不同角度对极短期预报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对极短期预报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叙述及讨论,分析了这些预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今后极短期运动预报技术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5.
开展舰船结构对水下近距爆炸的响应研究对于改善舰船结构的防护性能、增强战时的生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综合近年来舰船结构对水下近距爆炸响应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水下近距爆炸载荷的理论、实验和数值研究进展,并分类总结了水下近距爆炸时的流体结构相互作用与平板、圆柱壳、梁和舰船结构响应的研究现状。最后给出了当前急需加强研究的4个方面的问题: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水下爆炸载荷特性、结构冲击破坏的仿真、结构模型试验相似规律以及新型材料和结构对水下近距爆炸载荷的响应。  相似文献   
286.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近十年来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分别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然性研究、现状研究、建设路径研究中级取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内涵、现状与对策。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的综合述评,提出该研究中尚存的问题,给出建议,以期为研究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及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7.
如果因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安保区管理难度及协调难度加大造成监管不到位,将存在影响运营安全甚至出现停运的风险。分析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事故出现的位置及发生的原因,通过对运营线路控制保护区施工项目进行技术审查、过程监管,做到将控制保护区的安全影响因素降到最低,规范控制保护区的技术方案及施工方法,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实践证明,这些要点是对轨道交通安全防护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88.
局部冲刷是涉水桥梁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桥梁基础局部冲刷估计,对保证桥梁基础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FD开展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研究具有现场观测和水槽试验不具备的诸多优点。首先阐述了桥梁基础局部冲刷CFD模拟的控制方程、湍流模型和泥沙输运模型,以及报导的主要CFD模拟软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探讨了局部冲刷CFD研究的发展方向。分析表明,现有CFD局部冲刷研究存在流动Re数过小、未考虑来流湍流特性或来流湍流特性估计不足、湍流模型对流动的非定常特性捕捉不足,以及采用经验性的定常流泥沙输运模型等问题,使得局部冲刷坑形态和最大深度估计与试验不符。一种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是采用大涡模拟数值求解欧拉-欧拉两相流方程,通过求解流体相和泥沙相的质量和动量方程,采用合适的泥沙相和流体相的压格子封闭模型,并合理模拟泥沙相内相互作用和泥沙相与流体相的相互作用,通过组合壁函数实现高效数值求解,以获得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的合理估计,从而推动局部冲刷CFD模拟向大尺度模型和高流动Re数发展。  相似文献   
289.
为促进公路桥梁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系统梳理了桥梁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方法、智能损伤识别算法、智能安全评价及养护决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随着桥梁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针对桥梁检测环境和构件特点,出现了包括无人机、移动机器人、环形爬升机器人、多功能检测机器人、爬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声呐探测装置等多种类型的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装备大多采用搭载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病害信息收集,其避障及抗环境干扰能力和图像采集精度是设备性能表征的关键;在智能检测方法领域,图像采集技术、激光点云扫描技术、全息摄影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探地雷达、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及声呐探测技术可作为桥梁基础及冲刷深度检测的有效手段;但以光纤传感、热成像技术、声发射技术、超声波检测、电磁传感为特征的桥梁检测新技术,其抗环境干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的工程验证。随着桥梁智能装备能力的提升、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海量数据的涌现,传统的从病害、构件、部件到结构的分层综合安全评价算法已不能适应,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结构状况的实时再现与评价,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区域级、路网级桥梁服役性能及抗灾韧性评价是桥梁智能检测与安全评估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0.
为解决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忽视围岩的承载主体地位、过分强调支护作用和过度使用支护手段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隧道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蒙华铁路公司组织参建各方和科研院所采用科研先行、试验验证、专家论证的技术路线,综合运用模型试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隧道初期支护优化和隧道限阻耗能型支护结构的研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适合蒙华铁路建设条件和地质条件的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体系:在试验表明不设系统锚杆也能满足隧道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蒙华铁路有钢架的Ⅳ,Ⅴ级围岩地段隧道取消了系统锚杆;隧道喷混凝土结构普遍为小偏心受压状态,格栅钢架代替型钢钢架能够保证隧道的安全,蒙华铁路矿山法隧道的初支钢架全部采用格栅钢架;经全线229座隧道推广应用,支护优化成果得到了充分验证。研发了钢板式限阻耗能型支护新结构,有效解决了老黄土地层和高地应力水平岩层隧道结构开裂破坏的难题,全线推广应用达7 km,取得了显著效益。通过以上矿山法隧道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线隧道按时贯通和“0”重伤及以上人身安全事故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