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具行业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推进工学结合,改革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Cr12MoV属高碳高合金钢,强度较高,热塑变形抗力较大,变形温度区狭窄,易锻裂。锻造时要严格控制锻造温度,温度下降时立即返炉;锻打时严格执行“轻-重-轻”规律不宜过重,避免锻造变形时产生裂纹形成裂纹源;棱角要轻击倒平,避免温差和附加应力引起角裂;锻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镦斜、拔歪要及时纠正,发现裂纹要立即去除消除裂纹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50连杆盖的锻造工艺性,介绍了锻模(尤其是预锻模膛和终锻模膛)优化设计的要点,有效改善了锻造工艺性,确保150连杆盖成形和超精密级尺寸精度,提高了锻件质量、锻件合格品率、锻模使用寿命和锻造效率,降低了锻件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以椭圆管状铆钉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针对铆接件的3种接头形式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分析了不同铆接接头形式的载荷-行程曲线变化趋势。采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椭圆管状铆钉的壁厚、高度、向心率、铆钉放置形式、端面角度以及板料厚度组合等参数对接头强度和剖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组合方案,从而获得良好的自冲铆接接头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铸造中如何采用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维修方便复合材料模具及强化模具的表面技术,可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本通过对铸造模具表面强化原理的分析,着重于对高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介绍了耐磨材料的组成,结构,并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耐磨材料在实际模具铸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CAE技术在汽车翼子板拉延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板料成型CAE软件CADEM主要理论,并以汽车外覆盖件翼子板的拉延模具开发为例,阐明了CAE技术在模具开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应用仿真软件CADEM,模拟在给定冲压工艺条件下板料成型的全过程,准确预测可能出现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对150柴油机曲轴油堵模锻成形进行了工艺性分析,着重介绍了可有效提高油堵合格品率的成形工艺和镶块锻模的设计要点,分析了该油堵成形工艺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效益性。  相似文献   
18.
袁赤阳 《桥梁建设》2003,(B05):97-99
介绍了管形锚具新的模锻工艺流程,阐述了镦粗挤压成型工艺及其模具结构设计,比较了新旧工艺的技术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闭式镦挤工艺的新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曹伟 《时代汽车》2022,(1):158-159
伴随传统机械模具加工劣势日渐凸显,其加工技术逐步被更新,随之替代的便是高精准度、高效率的数控加工技术,凭借自身优势特征,成为机械制造主力军.其实际应用于机械模具制造中,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保证生产质量,实现双质提升,是未来机械制造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发现和总结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再逐步完善,使移动模架施工成为一种成熟的梁部原位现浇工艺,为后续的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研究结果:通过施工的摸索和总结,移动模架施工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工艺,安全和质量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并且实现了平均14 d的施工周期,为其他兄弟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并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