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4篇
  免费   603篇
公路运输   3889篇
综合类   2832篇
水路运输   503篇
铁路运输   1424篇
综合运输   28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01.
汽车弯道制动是一种危险而复杂的工况,其复杂性表现在影响因素多和评价方法两方面。文中通过试验,分析了影响汽车弯道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试验结果来看,用稳定性和偏移量两个评价指标,可以较全面评价汽车弯道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402.
403.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局部曲线拟合的多变指数法修正示功图上止点位置的原理及特点,作者在数学处理上作了简化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及绘图程序,使之实际操作简单、便于应用。上止点位置的精度可达0.05°~0.1°CA,本文最后提供了一个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04.
针对目前铁道部有关加强行车安全的文件与设计概算编制规定不协调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05.
本文在相交凸多面体隐藏线消除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体素构形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凹多面体的数据结构以及凹多面体在不同情况下隐藏线消除的可能性,从而建立了一个任意平面体的消隐系统.  相似文献   
406.
软弱地基桥台台背填筑EPS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利用EPS填筑软基上桥台台背的结构进行分析,探求解决软土地基上桥台台背填筑的技术问题。首先,对EPS块体以及混凝土和EPS结合体进行应力与应变分析,从理论上说明实现减少路面沉降的可行性;然后,进行软基上桥台台背填筑EPS的结构分析,说明采用EPS填筑路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桥路的差异沉降与路堤的残余沉降,达到防止桥头跳车以及台后填土与地基住移时桥台的侧向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7.
“完整街道”、“街道设计”等城市道路改造设计理念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旧改等实际工程项目。然而,街道设计理念与传统的设计习惯、道路管理模式及使用者的接受程度,依然在现实应用以及工程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以深圳市罗湖区道路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和深圳市罗湖区精品示范路工程两个项目为工程背景,分别从宏观的街道空间改造和部分微观细节设计两个角度,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优化处置方案,为后续工程实践以及相关街道设计导则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8.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409.
为分析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纤维作用机理,首先采用高速剪切法对"除芯"的饱水玉米秸秆破碎处理,通过提取比例及吸油倍数指标优选得到纤维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基本技术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评价无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高温抗剪性;最后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纤维与混合料的键合作用,利用扫描电镜从微观角度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纤维最佳制备工艺为长度10±2 mm秸秆皮浸泡4 h后,在29 000 r·min-1转速下破碎2 min;玉米秸秆纤维、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均提升20%左右、弯拉应变均增加3.5%左右;木质素纤维、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光谱图为纤维分别与沥青混合料光谱图的叠加,加入纤维后并没有产生表征新化合物出现的波峰,纤维与混合料主要依靠物理黏结作用结合在一起;玉米秸秆纤维表面更加粗糙、长径比更大、更容易分散均决定了其改善效果优于木质素纤维,纤维对沥青的吸附作用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纤维的无规则分布在混合料内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串联骨架功能,在沥青混合料初始开裂时起到拉伸作用,阻止裂缝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410.
弄清酸雨及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膨胀土的膨胀性能及其微结构与矿物成分的变化,对研究酸雨区膨胀土的基本性质劣化及工程问题意义重大。为此,以广西酸雨重灾区百色原状膨胀土为对象,模拟酸雨(pH=3,5,7)与干湿循环(n=1,2,3,4)两者共同作用的环境,开展了无、有荷膨胀率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压汞仪(MIP)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该环境下试样的微结构及矿物成分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环境使试样的膨胀率增大,溶液的pH值越小,膨胀率越大;随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不同溶液环境下试样的膨胀率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且2次作用后的增幅最大;经酸性环境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试样的膨胀率增大更多,溶液pH值为3和5,经2次干湿循环后其膨胀率比pH值为7的分别增长了24.7%和7.9%;上覆压力能明显抑制试样膨胀率的增长,设定测试压力越大,该值下降越显著。酸性环境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膨胀率增大的机理可通过微观结构分析作出解释:酸性环境作用下膨胀土中游离SiO2,Al2O3,K2O,MgO,CaO等胶结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蚀和淋滤,削弱了叠聚体结构间的联结作用,使面面叠聚结构的排列趋于分散,微孔隙体积及数目不断增大,同时遭受干湿循环作用后,土中微孔隙加速发育,土颗粒与溶液水间化学反应更剧烈,致使其膨胀变形进一步增大。因此,酸雨重灾区的膨胀土工程建设,必须考虑酸性环境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造成的膨胀土基本性质劣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