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4篇
  免费   603篇
公路运输   3889篇
综合类   2832篇
水路运输   503篇
铁路运输   1424篇
综合运输   28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71.
平面停车视距作为一项重要的平面设计指标,在法国标准下体现得更加复杂,设计精准度要求高,设计时容易忽略。为探究法国标准下道路平面停车视距的一般规律,消除设计时的易错点,文中以喀麦隆雅温得至杜阿拉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采用法国规范中平面视距的计算方法,计算典型段落的停车视距真实值,并与法国规范的要求值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设计参考及建议。结果表明,平曲线半径R及行驶车辆观察点与曲线内侧遮挡物的距离e1、被观察点与曲线内侧遮挡物的距离e2,是影响平面视距的主要因素,设计时应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72.
为明确螺旋匝道和螺旋桥处的驾驶行为模式和汽车运行特征,在涪陵长江一桥、乌江二桥、重庆融侨大道和涪陵金凯环形高架4处地点开展螺旋匝道实车试验,用车载仪器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汽车连续行驶轨迹、速度以及周围行驶环境等信息。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研究螺旋匝道范围内的速度变化模式、幅值特性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单车道螺旋匝道的速度变化模式多样化,双车道螺旋匝道的行驶速度在整体上维持稳定,匝道范围内的连续升坡和降坡并未导致速度出现趋势性衰减和趋势性升高;螺旋匝道并入主线时,驾驶人在合流鼻之前有明显的、共性的减速行为,这与现行设计标准中的设计假定相反;除涪陵长江一桥之外,其余3处都是下行速度低于上行速度;螺旋匝道设计速度越低,实测速度与设计速度之间的偏离越严重,并且速度幅值离散化,因此不建议使用20 km·h-1的匝道设计速度;螺旋匝道运行速度与匝道半径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73.
ABSTRACT

The road roughness acts as a disturbance input to the vehicle dynamics, and causes undesirable vibr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ride and handing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road roughness plays a key role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a vehicle dynamic behaviour and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However, the direct measurement by laser profilometer or other distance sensors are not trivial due to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road roughness estimation method by using the discrete Kalman filter with unknown input (DKF-UI). This algorithm is built on a quarter-car model and uses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wheel stroke (suspension deflec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prung mass and unsprung mas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e measurements by laser profilometer in-vehicle test.  相似文献   
674.
根据车辆所受基本阻力、曲线阻力、坡道阻力、风阻力、道岔阻力,建立车辆单位基本阻力模型及数学表达式,运用车辆参数及风阻力参数,对车辆相关状态进行分析计算,研究表明:线路纵坡即使为平坡,亦存在溜逸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措施才能保证安全;对《站规》站线纵坡标准,进行安全评估,提出利用停车顶改善车辆停放状态的措施意见及计算办法;利用减速顶做功耗能可以提高装车线线路纵坡,从而满足定量快速装车或轨道衡计量系统的技术要求,为线路纵坡设计提供依据,拓宽站场调速设备应用领域,创新工程设计方法,为工程综合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供设计分析及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675.
堤路结合在泉州金塔防洪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泉州金塔段堤路结合工程设计为实例,充分分析了堤、路所涉及的水利、市政两个行业的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在平面布置、路基和交叉建筑物等方面实现了堤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76.
研究目的:介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文中指出长螺旋施工CFG桩工艺在新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XXTJV标已成功应用,并提出了施工时的控制要点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7.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平面控制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平面控制网设计的研究,提出平面控制网的布网方法、精度设计准则。研究方法: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通过误差理论分析,反演推算各级控制网精度,研究控制网的布网方法和精度设计准则。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平面控制网的布网方法及精度设计准则。研究结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投影长度变形限定值应不大于10 mm/km;控制网沿线路应不大于5 km布设1对相距1 km左右且相互通视的GPS点,在GPS点之间布设近似直伸附和导线,导线边长400~600 m;任意3个相邻控制基桩点位误差引起的角度中误差应不大于8″。  相似文献   
678.
主要基于铁路第六次提速京哈线哈兰段接触网设备硬点整治,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提出了硬点产生的原因和对硬点整治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79.
宣言  王澜 《中国铁道科学》2007,28(5):136-138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的思想,对客运专线曲线线路车线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和无砟轨道结构车辆线路耦合系统振动响应问题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理论,系统分析车线耦合系统中各部分的运动状态,分别建立机车车辆、普通曲线线  相似文献   
680.
为保证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必须建立防止异物入侵的安全防范体系。在铁路客运专线与公路并行区段采用柔性防护时,必须预留一定的变形空间,以保证受到异物冲击后的柔性防护网不侵入铁路建筑限界。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和现场性能试验,准确把握柔性防护网在规定的冲击能量作用下的最大变形数据。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柔性防护网的最大变形量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变形距离达1.8 m以上。建议设置在铁路客运专线与公路并行区段之间的柔性防护网,其垂直冲击能量设计标准取为:一般区段9.3×104J,加强区段1.7×105J;且柔性防护网预留变形空间的宽度以不小于2.0 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