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69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山区一般公路路侧危险度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乐生  游宏  李永江  白书锋 《公路》2005,(11):159-163
通过对山区一般公路路侧地形状况与车辆冲出路外事故伤亡情况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路侧危险度的概念,并给出了路侧危险度等级划分的量化计算办法。路侧危险度等级的合理划分为准确确定路侧危险状况,合理设置不同等级的安全护栏提供了依据.进而有效提高山区一般公路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探究自行车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实施了针对不同骑行环境的骑行试验。根据试验收集的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数据及骑行者生理、心理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骑行者疲劳感知模型,定量描述了骑行者疲劳感知与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以及骑行者生理、心理负荷之间的变化关系。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对模型的线性显著性、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实施新的骑行试验验证了模型对于实际骑行活动中骑行者疲劳感知的预测能力。由模型分析可知: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主要受到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等属性的影响,4种属性的建模变量对于出行者疲劳感知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91,0.353,0.253,0.265。研究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因素与疲劳感知呈正相关关系,而骑行者个体属性则与疲劳感知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骑行强度因素对于疲劳感知变化影响最大;模型预测的骑行者疲劳程度值与试验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改善现有骑行环境来降低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减小骑行者出行疲劳感知期望值,以此影响自行车出行者骑行选择行为的决策;骑行疲劳感知模型可应用于自行车交通评估与规划。  相似文献   
123.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测量方法,考察自评的驾驶能力与危险类型对年轻新手危险知觉的影响,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年轻新手驾驶员对特定危险的反应时间长”这一现象.43名被试依次完成危险知觉能力自我评估量表和反应时任务.结果发现:驾驶员对真实交通视频中危险的反应时间存在明显的自评的驾驶能力效应;驾驶员高估自己的驾驶能力,会延迟他们的反应时间;当危险的可见性被遮挡时,这种不利影响更大;反应时间的差异是因为评估时间不同,而不是检测时间不同;眼动受危险类型的影响,而不受自评的驾驶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开发和开展年轻新手驾驶员危险知觉训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4.
为研究出行者在感知城市道路拥堵状态时的个体差异性,首先,选取长沙市 5条典型路段,采用视频观测法,设计拥堵状态主观感知实验,收集出行个体对城市道路拥堵状态的真实感知数据;其次,基于多层有序 Logit贝叶斯模型,获取出行者个体感知参数,深入分析道路及交通流因素对出行者拥堵感知影响的差异程度,并进一步探究造成感知差异的个体属性因素.结果表明:所选道路和交通流特征因素,对出行者的拥堵感知结果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道路特征因素对不同出行者拥堵感知结果的影响差异性大于交通流特征因素,其中平均车速的影响差异性最小;个人属性的不同,是造成感知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根据路侧危险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急需开展公路路侧事故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事故模拟再现分析,根据车辆驶入路侧后的事故形态,将路侧事故严重程度划分为 4个等级,对不同等级路侧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研究,给出驶入车速、边坡坡度与边坡高度阈值.构建了路侧事故风险评价的贝叶斯网,基于路侧事故致因因素阈值,针对单因素、双因素与三因素分别给出了不同等级路侧事故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选取典型路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贝叶斯网的计算结果显示发生 2次及以下翻车事故的概率为 0.929,与路侧事故模拟试验结果相符,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公路路侧事故风险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6.
为了预防公交“串车”现象,提高乘客感知满意度,基于预测控制提出一种考虑公交乘客动态感知的驻站与限流组合策略. 建立以公交线路上总乘客感知等待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的预测控制决策模型,运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目标站点的最小驻站时长和限流人数. 建立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对比不考虑乘客感知的驻站、限流、驻站-限流策略与考虑乘客感知的驻站-限流策略的控制效果. 通过5 组情景实验,对比了考虑乘客感知和不考虑乘客感知的驻站-限流策略对线路乘客到达率和下车比例波动性的适应性. 实验结果表明,考虑乘客感知的驻站-限流策略更有利于减少乘客感知等待时间,对线路乘客到达率和下车比例波动性具有较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7.
双车道等级公路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事故预测模型(也称安全性能函数SPF)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收集了31条双车道公路(总里程约740 km)的事故、交通量和线形数据,采用了泊松、负二项、零堆积泊松和零堆积负二项四种统计概率分布,从路侧事故数、路侧事故死亡人数、路侧事故受伤人数三方面对路侧事故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弹性分析从量化的角度给出了道路几何条件、交通量水平与构成等指标与路侧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8.
张铁军  唐琤琤 《公路》2007,(9):116-122
在综合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包括基础模型、事故修正系数、标度程度、EB函数应用等几个部分。事故修正系数的研究和使用可以使事故预测模型应用时包含更多、更可靠的影响要素信息。针对我国山区双车道公路两侧路侧危险度的实际情况,对路侧危险度对安全的影响规律做了具体分析,分别建立了针对全部事故预测模型、碰撞事故预测模型和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的我国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度事故修正系数函数。  相似文献   
129.
为改善公路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冲出路外的路侧事故,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阐述了公路路侧设计理念.结合实施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实施路侧安全整治措施时应遵循的一些理念与原则,并对部分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0.
公路与园林建筑景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景观是在风景园林建筑景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继承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研究公路景观,把环境美学的原则和要求融入到公路设计、建设和评价过程中,对于实现公路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公路景观与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的功能取向和设计思想的比较分析,在对文化理念与景观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公路景观与另外两种景观类型的异同,针对公路景观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公路景观设计思想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