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69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51.
为保障船舶安全,避免海损事故,有必要对船舶的航行危险进行评估.航行危险评估可看做是模式识别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航行危险相关数据,采用两种不同的感知器算法对航行危险进行识别,得到了危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2.
Assessment of service quality in bus transit planning has received du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viewpoint of optimal service allocation. The concept of level of service (LOS) has emerg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measure quality of services. Service-quality assessment provides operators with knowledge on users' satisfaction with existing services and their expected LOSs. The importance of user perception towards assessment of LOS has been acknowledged by researchers. While LOS standards f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have been established by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in the USA, researchers have question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standards in the context of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Since the service delivery environment differs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nations, the user perception of service quality varies between these economic regions. Substantial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context of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nations, to identify the bus transit service parameters that affect users'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exists that establishes LOS thresholds for bus transit, based on user percep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 of LOS,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user perception in assessment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dentifies the need to establish LOS thresholds for bus transit from user perceptio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3.
以警告标志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根据数据统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受测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因素对警告标志认知无显著影响,并对低于67%的认识率的警告标志,以语意分析方法从“名称含义不清楚”“不易识别”“不易联想”“图形设计太复杂”4个因子进行辨识错误分析,并进行了优化改善设计,通过方案必选和认识率的研究,最终确定合理的改进警告标志.  相似文献   
154.
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观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在于由内容转化而来的形式。这一美学形式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审美主体的感性,并从而影响其理性。真正的艺术是现实的形式,但这一标的并非在任何社会都是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历史的发展中摧毁压抑现实理性内容对美学形式的压抑,艺术才能真正成为现实的形式。也只有在此时,艺术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5.
为改善我国公路安全性能,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在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后,针对我国公路护栏端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安全合理的处理形式,并重点对吸能式护栏端头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确定其设计参数的方法和公式。  相似文献   
156.
我国双车道公路普通路段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预测模型,探索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分布规律。研究中根据我国双车道公路两侧用地情况,把公路划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路段,并对普通路段进行了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路段的划分、路侧事故的定义、路侧危险度的划分、模型的结果自检验以及应用检验等等。研究结果表明交通量、货车比例、平曲线用长度加权的弯曲度、所在地域对路侧事故率的高低有较大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路侧事故预测值和实际值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7.
基于几何原理的立体显示深度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瓅 《船舶》2008,19(6):55-58
立体显示技术在船舶行业已有一定程度应用,深度感的控制是立体显示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特定的立体演示设备和技术,通过几何原理分析,推导出一个比较简便的深度感控制公式,并通过实例说明该公式的运用方法,可为专业人员在制作立体显示内容时控制深度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基于Logistic回归的驾驶人跟车危险认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紧急情况下驾驶人跟车危险认知机理,利用图像式汽车行驶记录仪在中国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冲突调查,基于采集的实际交通环境下的追尾冲突数据,分析了驾驶人制动操作与驾驶人安全和危险状态判断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驾驶人跟车危险认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车头时距和碰撞时间是影响驾驶人跟车危险判断的重要参数;经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准确性检验,提出的模型在城市交通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9.
文中探索构建一种基于EIB通信技术的校园物联网系统,结合校园实际给出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并逐层完成功能设计和分析,探索可行的实现方法。基于EIB通信技术的校园物联网系统优势在于能局部离开中心控制完成设备间的智慧感知和智能控制,有利于真正实现一个物物相知的校园物联网。  相似文献   
160.
研究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环境下道路网络系统流量的随机动态变化,有利于实现ATIS在网络系统中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在出行者经验积累过程基础上,引入ATIS作用下的认知更新过程,将路网系统的路径流量明确视为随机变量,提出了一个基于认知更新的随机动态分配模型.证明了该模型产生的路径流量渐近收敛于一个平稳概率分布.在算例网络中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模拟有ATIS和无ATIS两种情形下路径流量的随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情形路径流量均收敛于平稳概率分布.前者的平均流量近似于随机用户平衡(SUE),而后者的平均流量不是平衡流量,但其网络总费用要低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