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69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我国交通隧道数量的增多、种类的丰富,隧道运营安全、节能和舒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上述矛盾,其关键就在于明晰隧道运营光环境与驾驶人的关系。基于此,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将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归纳为视觉辨识能力、视觉功效、视觉负荷、视错觉4类,并阐述其定义、表征模型、评价指标等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厘清目前国内外对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研究的不足,并从驾驶人注视行为和考虑“光生物效应”2个方面论述隧道动态光环境信息感知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在未来的公路隧道动态光环境表征方法研究中,应注重物理量与生物量的结合,并进一步考虑生物量变化对驾驶人信息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随着桥梁智能感知云平台的运营,其感知数据量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如何使感知数据轻量化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用于桥梁结构的安全评定,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以某内河航道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感知数据为例,探讨轻量化数据处理、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方法,以期为更好地处理、分析以及展示桥梁感知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首条高速公路共和-玉树高速公路于2017年通车运营,本路有约75 km穿越星星海保护区段,公路两侧野生动物分布与活动较多,故设置了大量的桥涵通道,供动物穿越。动物通道的使用情况如何,高速公路是否对野生动物活动造成阻隔,目前尚无评价。本文基于2014-2018年对星星海保护区段的路侧野生动物活动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①公路两侧大型动物主要观察到藏野驴和藏原羚,且都有靠近高速公路200 m范围活动趋势;②所观测的5座涵洞均被野生动物利用,主要是狐狸(包括藏狐和赤狐)、狼、高原兔和猞猁;③共玉高速公路运营初期对藏野驴和藏原羚有较为显著的阻隔作用,但对犬科动物和夜行性动物(猞猁)阻隔作用并不明显;④跨度和高度不小于2 m的涵洞通道可满足家养牦牛穿越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的需求。本研究为三江源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野生动物保护和畜牧通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蒙冀界段公路主线和支线均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较高,隧道、互通立交多而复杂,安全环保问题突出,既有共性问题又有特殊问题,坡度、洞口、弃渣、防冻、互通顺接成为主要问题,因此,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提出更多要求。  相似文献   
75.
针对目前智能汽车仿真中应用最广的环境感知方法(建立数据库,动态更新提取信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分类、分层的数据结构定义与存储方法,使数据库不但能描述复杂的道路情况,而且修改容易;在此基础上,将碰撞检测算法引入信息动态提取过程中,实现分层的感知信息提取。在驾驶模拟器上进行的车道标线、交通标志感知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实时对环境信息进行全面可靠的检测,并给出真实传感器的检测误差。  相似文献   
76.
This article uses coastal flood insurance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and existing policy framewor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licy directions in coastal management within a context of risk perception. It is presumed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current and future sea-level rise, coastal planning will have to develop forward-looking policy instruments focused on managing human expectations, particularly the expectations of those living along the coast. Planning will be supported, in large part, by evolving scientific evidence on sea-level rise and the attendant hazards that accompany this phenomenon. It is likely that policy proposals for future coastal management will deviate to some degree from previous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role of previous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supporting a perception of risk that deviates from actual risks is explored using historical and current coastal flood insurance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The goal of this analysis i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risk perception, as a function of past policy practice, when considering new coastal management policy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77.
根据驾驶员的视觉感知阈及城市道路交通特点,分别建立了城市道路中直道、弯道以及超车3种情况下跟驰车辆驾驶员视觉滞后时间的计算公式。从城市交通具体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跟驰车辆驾驶员总反应时间中视觉感知滞后时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8.
Hazard perception tests may not be transferable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traffic culture and infrastructure. Therefore, different instruments might be necessary for assessing hazard percep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the Lithuanian hazard perception test based on static traffic images and test it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Thirty-four experienced drivers participated in a pilot study, and 125 drivers with diverse driving experience took part in the main study. The final test contained 27 static traffic scenes and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respond if they saw a hazard or no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est has satisfactory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It differentiated between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drivers, and between those experienced drivers who had less than three or more than three crashes in their driving history. The test has suffici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for research; still further development is needed in order to apply it for individual testing and decisions about licence provision.  相似文献   
79.
基于重庆市ROR事故的调研与分析,研究不同类型路侧振动带的警示规律和警示效果。根据重庆地区特点,将3种不同类型的路侧振动带用于重庆高速公路。多年运营观测表明,路侧振动带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80.
作为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个分支,行道树的设计被列为车辆冲出路外(ROR)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为在ROR 事故中,行道树是被撞击最多的固定物体,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建议取消行道树的种植,以创造足够清晰的区域。通过分析其它研究人员和机构统计的可用数据,研究并深入探讨了行道树的种植对 ROR 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道树只是 ROR 撞车事故的最终接收者。我们迫切需要确定车辆冲出道路的原因,以制定解决 ROR事故的最佳方案。此外,道路设计和道路景观因素中对安全措施进行系统编码可以显著影响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并由此降低 ROR 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