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1篇 |
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26篇 |
综合类 | 837篇 |
水路运输 | 471篇 |
铁路运输 | 1251篇 |
综合运输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241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258篇 |
2010年 | 224篇 |
2009年 | 173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的控制与网络系统结构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开发了以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net为核心的智能显示单元(IDU).具有全新的数据交换方式和显示方式,还介绍了机车显示系统设计及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使之更稳定高速地运行。 相似文献
42.
曹凤洁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5,(2):39-40
针对高速铁路先简支后连续梁的内模设计、制造及先简支后连续法梁体混凝土灌筑、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3.
本文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仿真计算了列车以不同速度匹配通过不同类型纵断面时动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并且根据现行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加以评价。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不同类型纵断面条件下,如单面坡划为多坡段或凹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或凸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无论是高中速客车还是高低速客货混跑,采用新设计方案计算得到的指标略大于采用原设计方案得到的相应值,但差异不明显;所有方案下,除个别指标外,安全性指标均未超过合格限值,平稳性指标属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44.
列车优化操纵与自动驾驶模式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列车优化操纵与自动驾驶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总结优秀司机操纵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合理操纵和节能操纵两种优化操纵方法,提出了在不同坡道上和通过限速时列车自动驾驶的基本策略,给出了实现最大能力操纵的主要原则以及由此达到正点运行的方法,进行了优化操纵及自动驾驶模式的仿真,证明了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5.
于春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1):5-8
较详细地分析了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交通的要求,介绍了以科技奥运的理念组织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交通系统的建设框架,研究了首都应采取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手段和实施的对策,以提高北京奥运交通服务水平和确保交通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46.
47.
采用隧道尾而增大螺肇桨直径是提高排水型快艇快速性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1艘隧道尾排水型快艇的模型阻力,自航试验结果,并分析了过渡阶段快艇的自航要素特点,可供此类艇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50.
为了提出能够有效遏制超速行为的干预措施,明确已有超速行为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适用条件、优缺点及结合措施效果,对该领域内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综述。根据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首选报告准则(PRISMA),将超速行为及其干预措施作为关键词,分别从11个电子数据库中搜索与超速抓拍系统、反超速宣传、超速警告标志和智能超速干预系统相关文献,通过构建文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这些文献进行评估,筛选出101篇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了叙述性地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速抓拍系统、反超速宣传、超速警告标志及智能超速干预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超速干预效果,且受一些道路交通环境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地,对于超速抓拍系统,区间式超速抓拍系统的干预效果最好,而移动式超速抓拍系统最差;对于反超速宣传,户外广告的超速干预效果最好,但印刷类广告作用不大;对于超速警告标志,超速张贴标志具有较显著的干预效果;警告型动态速度显示标志的超速干预效果优于标准型动态速度显示标志;对于智能超速干预系统,强制型智能超速干预系统的超速干预效果最佳,自愿型智能超速干预系统效果最差;对于结合措施,多数结合措施较单个措施的超速干预效果更好。总体而言,超速抓拍系统和智能超速干预系统的超速干预效果最好,超速警告标志次之,反超速宣传效果较差,结合措施可增强干预效果。上述结果可为超速行为干预措施的选择或提出奠定理论基础。针对已有超速干预措施的局限性及影响因素尚不明朗的问题,后续研究需优化试验或调查方案,进一步探究超速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基于大数据(如车辆轨迹、视频数据)提出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