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60篇
公路运输   176篇
综合类   128篇
水路运输   109篇
铁路运输   98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对于港外锚地与周边设施、碍航物的相对安全距离,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文中介绍了我国关于锚地宏观选址的相关要求,深入研究了锚泊船走锚特征,包括走锚过程、漂移方向和走锚速度等方面,提出了确定锚地与周边设施(或碍航物)相对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对港外锚地选址及保护锚地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安全航速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借助神经网络,预测在当时海上航行条件下,舰船应该采用的安全航速,给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航速计算模型,对船舶海上航行安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载终端设备的部署现状和未来规划,调研其采用的通信系统类型、车载天线的工作频率和安装数量;以900MHz频段GSM-R系统、450MHz频段和2 100MHz频段LTE-R系统为例,对车载终端的杂散干扰进行理论分析,基于自由空间损耗理论模型计算、电磁软件仿真模拟和试验平台实测的结果,研究车载天线的隔离...  相似文献   
14.
岩溶桩基的应用随岩溶地区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普遍,如何评价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成为岩溶桩基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平面假设的不完善性,考虑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首先,将基桩作用下的岩溶顶板分别简化为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与固支双向板等承载模型,采用结构力学与双向板分析理论建立不同模型的桩端岩溶顶板抗弯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揭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随矢高的变化规律;在分析岩溶顶板冲切破坏与剪切破坏形式的基础上,探讨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的控制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而获得桩端荷载、石灰岩抗拉强度、溶洞跨度与矢高等因素对桩端岩溶顶板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溶洞钻孔探测所得地质勘查信息构建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流程,提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特征的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具体分析桩端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及其破坏模式随矢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不仅与溶洞跨度、桩径有关,而且与溶洞形态及其矢高也密切相关,此外,石灰岩抗拉强度对岩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同样较大,详细全面的工程勘察资料能使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凤凰山隧道属于软弱围岩中浅埋大跨度连拱加小净距隧道,且隧道穿越凤凰山公墓区,隧道上方公墓密集,对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基于地层一结构法,用有限元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重点分析了围岩位移场和应变场以及初期支护、锚杆和二次衬砌的受力,分析隧道横断面危险点,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并优化开挖工法,计算确定隧道爆破施工和机械开挖的埋深分界点。  相似文献   
16.
潮汐河口淹没丁坝群坝田水动力条件复杂多变,坝田复杂的水流结构决定了坝田内的泥沙淤积过程及淤积形态。以长江口北槽丁坝群形成坝田为例,分析坝田形成后淤积形态及淤积速率特征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坝田内2 m等深线逐渐向距坝头0. 2倍坝长处靠近,5 m等深线逐渐向坝头处靠近;坝田的初始容积与冲淤平衡时的平衡容积呈对数关系;在丁坝间距为3~4倍坝长时,坝田内淤积分布最为均衡;坝田内淤积速率的拐点均出现在坝田形成后5~6 a。另外,从工程影响淤积丁坝布置参数方面探讨坝田内淤积特征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洋山港集装箱集散速度,提出了将现有内河集装箱船适当改建后投入长江至洋山港特定航线的方案。叙述内河敞口集装箱船营运洋山港区特定航线必须满足的适航技术要求,船公司应注意并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以保证船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explosion in the gas pipeline compartment of a utility tunnel on neighboring metro tunnel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software AUTODY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NT equivalent in a fireproof partition with length of 200 m is 41.6 kg when the gas concentration in the gas pipeline compartment reaches 10%; the blast wave has much effect on the crown and arch waist of the round metro tunnel and it’s necessary to take some protective measures in both areas; when the surrounding soil is sand, the utili- ty tunnel is above the round metro tunnel and their alignments are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greater the vertical spacing between the utility tunnel and the metro tunnel, the smaller the effect of the blast wave on the metro tunnel; when the vertical spacing is 7.2 m, the maximum dynamic tensile stress is 1.86 MPa (including the static stress value of 1 MPa in the tunnel segment) and it is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designed tensile strength of metro tunnel (about 1.89 MPa). The maximum vibration velocity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meet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require- ments, so it is suggested the vertical spacing between the utility tunnel and metro tunnel shall not be less than 7.2 m.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光面爆破机理、光面爆破技术中各主要参数的确定,以及光面爆破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几个方面出发,以深圳地铁安-侨区间隧道硬岩段施工为例,研究分析了如何利用光面爆破技术来提高城市地铁浅埋暗挖法的光爆效果,特别是近距离穿越重要建(构)筑物时如何有效进行光面爆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