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5篇
  免费   418篇
公路运输   1325篇
综合类   843篇
水路运输   458篇
铁路运输   483篇
综合运输   8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71.
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浸水后的时空变形特征是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以银川至昆明高速公路(G85)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宁甘界)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和浸水试验为手段,研究水泥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浸水条件下的复合地基变形。研究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随着桩数的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群桩效应均随之增加;不同深度处的湿陷变形速率曲线规律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土体湿陷变形呈现时间早、速度快、变形量大的特点;在浸水试验试坑竖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变形分析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对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2.
研究地裂缝影响区内存在可弱化土体的不利因素情况下,西安黄土地区地铁隧道暗挖斜穿地裂缝施工所诱发的地表及隧道相关变形规律。通过FLAC3D模拟预测施工变形规律,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FLAC3D模拟表明,隧道暗挖施工穿越地裂缝时裂缝临近处收敛值会在初期出现短暂负收敛现象;(2)地表在地裂缝影响带的差异沉降发展集中在穿越前和穿越过程中,而拱顶上下盘差异沉降主要集中在穿越过程中;(3)当地裂缝影响带内存在可弱化土体强度的不利因素时,地表最终沉降的峰值点会向不利因素处移动;(4)拱顶最终沉降的峰值点基本在隧道轴线和裂缝的相交处,其受地表的土体弱化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73.
吉图珲高速铁路所经延吉盆地一带的膨胀土成因复杂,受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及自然气候环境影响大,工程地质条件极差,对路堑工程影响严重,定量评价边坡稳定性困难。以GDK283段膨胀土深路堑工程滑坡为实例,通过分析研究工程滑坡发生的机理,总结延吉地区膨胀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充分利用勘察试验数据,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进行膨胀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验算,并在工程实践中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74.
以宁波市云台山路下穿北仑铁路工程中采用的8孔框架涵结构为例,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分析宁波软土地区8孔框架涵顶进过程的力学特性。所得结论不仅指导了该工程施工及施工监测,还可对其他软土地区多孔框架涵顶进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5.
高骏  孟小伟  马龙祥  张超  刘锦超 《隧道建设》2019,39(Z2):234-241
为顶管施工中既有桥梁结构的保护提供合理可行的方案,以昆明市轨道交通4 号线菊华站地铁车站过街通道矩形顶管近接高架桥施工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软土地层顶管法地下通道近接桥梁施工的地层注浆预加固及不同触变泥浆减摩等保护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对桥桩桩侧土进行预加固可以明显减小顶管施工过程中桥桩的水平横向变形,减小比例达34%; 2)采用超灌触变泥浆减摩方案,可有效降低顶管顶进时管土摩擦力对桥桩的影响,其中桥桩纵向变形的最大值在采用超灌触变泥浆减摩方案时,相较于常规触变泥浆减摩方案减小28%; 3)采用桥桩桩侧土预加固结合超灌触变泥浆减摩的方案,可保证顶管施工过程中近接桥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776.
Driving of off-road vehicles (ORVs) on sandy beaches is common and widespread, but is not universally embraced due to put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beach biota. For ORVs to impact the beach fauna, traffic areas must overlap with faunal habitat: a fundamental pre-requisite for impact assessments but as yet un-quantified for sandy beaches. Thus, this study quantifi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ORV traffic on five Australian beaches, and measured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tidal macro-invertebrates overlaps with traffic zones. Traffic volumes on beaches can be considerable (up to 500 vehicles per day). The position of beach traffic across the beach-face is principally governed by tides and driver behavior. Despite driver education campaigns to the contrary, a considerable fraction of vehicles (16–67%) traverses the soft, upper shore near the foredunes. The majority (65%) of burrowing invertebrate species of the intertidal zone is directly exposed to traffic, save for species inhabiting the swash zone. Because beach traffic presents a formidable management challenge, a fundamental first step in identifying whether ecological impacts are indeed likely, i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flict between human pressures (e.g., ORVs)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 (e.g., beach fauna). Although this potential is certainly substantial for sandy shores used by ORVs, the actual ecological impacts on the intertidal fauna can only be predicted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responses (e.g., direct mortality, behavioral changes) of individual species to beach traffic are known.  相似文献   
777.
以汕湛高速揭博段水墩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建立上软下硬地层下爆破振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爆破荷载作用下上部初期支护和围岩的振动响应及空洞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掌子面下部基岩爆破施工的振动荷载主要通过支护结构传递给拱顶围岩,而掌子面上部前方围岩(未成洞区)和后方围岩(成洞区)振动分布并不对称,其中成洞区围岩的振动速度和振动范围远大于未成洞区,说明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爆破振动存在空洞效应; 2)成洞区单向约束是造成振动加剧的根本原因,围岩振动的纵向最不利位置为掌子面后方约2 m处,径向为软硬交界结构面与隧道外轮廓的切点处; 3)振动方向以径向为主,即拱顶围岩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初期支护拱脚以水平振动为主; 4)距离掌子面1倍(洞径)范围的拱顶围岩及初期支护拱脚是控制爆破振动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778.
狄晓红 《隧道建设》2018,38(5):865-872
为探索矩形顶管机在砂卵石层中的适应性,以成都市下穿人民南路人行通道矩形顶管项目为依托,对矩形顶管机在砂卵石地层中的组合式刀盘布置、下部刀盘减阻技术、螺旋机叶片安装位置和闸门结构形式等切削及排渣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同平面刀盘开挖形式,可减少前后刀盘布置带来的卡卵石现象,避免卵石对刀盘的的冲击,更能适应砂卵石地层的施工; 2)全部或部分切除下部刀盘加强大圆环,进行结构优化,在满足砂卵石地层开挖需求的同时,降低切削转矩20%左右; 3)带式双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伸入土舱设计使螺旋输送机携渣能力提高3倍,且弧形闸门装置能够对渣土实现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779.
陈松 《隧道建设》2018,38(6):1037-1043
为解决复杂周边环境及软弱富水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接收难题,以天津地铁5号线某车站盾构接收端头加固工程为例,提出RJP高压旋喷法+冻结法组合加固方法。结合理论计算和工程实际,给出RJP工法及冻结法的加固方案和工艺参数,并对冻土温度、地表及管线位移进行实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同一测温孔中间位置温度低于两端,同一深度处内圈测温孔温度低于外圈,冻结壁由中间向两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管线在土体冻结及解冻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位移,说明RJP工法改良土体可有效抑制冻结引起的冻胀融沉; 3)地表最大沉降17.4 mm,管线最大沉降6.2 mm,均满足位移控制要求,证明RJP工法及冻结法组合加固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80.
土体HS模型已成为软土基坑数值模拟中较为常用的本构模型之一,但由于其模型参数较多,很多参数无法从勘察报告中直接获取。为了解决模型参数的取值问题,选取宁波地区典型的2种土样(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开展标准固结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以及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获得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根据曲线确定宁波地区典型土层的HS模型参数Erefoed、Eref50、Erefur、c′、φ′ 和Rf,以及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将试验结果与上海软土地区、天津软土地区取得的模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宁波新典路过街通道深基坑工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从而验证HS 模型及试验获取的HS参数在宁波地区基坑开挖数值计算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