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98篇 |
免费 | 168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528篇 |
综合类 | 6777篇 |
水路运输 | 4606篇 |
铁路运输 | 4220篇 |
综合运输 | 6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2篇 |
2024年 | 445篇 |
2023年 | 334篇 |
2022年 | 427篇 |
2021年 | 642篇 |
2020年 | 709篇 |
2019年 | 476篇 |
2018年 | 440篇 |
2017年 | 476篇 |
2016年 | 426篇 |
2015年 | 633篇 |
2014年 | 1212篇 |
2013年 | 1096篇 |
2012年 | 1558篇 |
2011年 | 1604篇 |
2010年 | 1250篇 |
2009年 | 1285篇 |
2008年 | 1484篇 |
2007年 | 1793篇 |
2006年 | 1724篇 |
2005年 | 1018篇 |
2004年 | 650篇 |
2003年 | 426篇 |
2002年 | 322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169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探讨模拟数学在学术论文搞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强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1,24(1):40-45
首先提出,目前仍采用三审制,以语言设计院评价学术文稿质量,其结果模糊,缺乏量化、缺乏稿件之间的可比性,还受到评价人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失公正性,探讨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论文稿质量的可行性,介绍同属模糊数学范畴的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运用过程,并将运用两方法的结果作比较,提出:方法二的基本内容是主因素决定型的数学模型M(∧,∨),其运用结果仍显模糊,缺乏准确性;方法一简单,实用,结果直观,因为其运用过程中采用了以百分数表达的单因素评价矩阵与几项权重向量的合成运算,运用方法一,可促进编辑部审稿工作的程式化,标准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993.
《铁道工程学报》2023,(4):94-98
Research purposes: This study adopts the fuzzy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relying on the practice of Kelamayi - Tacheng Railway project, to theoretically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EPC projects, and construct the index system of railway EPC project construction influence factors from five aspects; nature, market,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The weights of each index are determined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process and framework of railway EPC project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cess and framework is verified by retracing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process and framework in the Kelamayi - Tacheng Railway project. Research conclusions: (1) Safety management, technical complexity, quality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quirements are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construction of Kelamayi -Tacheng Railway EPC project. (2)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process and framework supported by a digital platform, guaranteed by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focused on process management and element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ffect of railway EPC project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esign. (3)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similar railway EPC projects. © 2023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94.
由于有某种热源在海上大空间内移动,使得大空间通风系统也与其他一般大舱空间的通风系统不同.目前国内外对海上大空间通风系统尚无明确的规范及要求.在对大空间通风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和相应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基础上,确定大空间通风系统初步方案,为大空间通风系统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提出交通区位性能的概念,构建基于交通区位性能视角的大型铁路客站对交通资源整合作用的理论解释框架,以此来探讨网络中枢纽节点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网络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从交通资源、运输产品以及运输业网络经济的角度对框架进行分析论证。大型铁路客站的交通区位性能是决定客站能否充分发挥整合作用的关键因素,铁路客站通过提升其交通区位性能而有效发挥对交通资源的整合作用,并表现为通过提高交通资源的耦合程度、改善运输产品及服务质量、实现运输业网络经济而最终达到提高网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潘忠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3):45-53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新秩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这个问题激发了政治家和思想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地球村”模式,世界政府模式,“和平区”与“动乱区”模式,“三大经济区”模式,“明冲突”模式,“单极霸权”或“单极主导下的多极合作”模式,两极或多极均势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各以其独特的视角,试图勾勒出后冷战时代世界新秩序的“地图”。 相似文献
997.
加强当事人举证,强化庭审中的质证和认证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强化庭审功能,实现民事审判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率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Hao Binghua Tao Ming He Liduan Xue Wanli Li Xuanshe Zhang Jingtian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1999,(2)
EpimediumgradiflorumMorrisakindoftraditionalherbswhichhastheeffectsofreinforcingthekidneyandpromotingYang,strengtheningthebodyandantirheumatics.Modernresearchhadfoundoutthatepimediumgradiflorummorrhasthefunctionofregulatingimmunofunction,increasingt… 相似文献
999.
葛乃庆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49-51
张国焘认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根源在于两党的党内合作方式,为此他提出了所谓国共“联合”的观点,将之理解为两党合作谋取胜利的必然的和最有效的方式.文章剖析了张国焘的国共联合论,指出其思想意识根源中关门主义和取消主义并存的状况,分析其对革命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00.
手机调查方法的已有研究较多集中于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宏观出行特征获取,而手机传感器数据在个体出行链微观出行特征提取方面具有优势.针对城市居民多采用组合交通方式出行的特征,研发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实现GPS数据(位置坐标与速度)、加速度计、服务基站、WiFi等传感器数据采集.运用小波分析、神经网络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数据差异,探索多种数据挖掘算法用于个体出行参数提取的可行性及效果.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应用手机传感器数据进行出行特征精细化提取的难点和技术关键.最后,探讨精细化个体出行数据在交通模型和理论优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