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篇
  免费   152篇
公路运输   664篇
综合类   430篇
水路运输   189篇
铁路运输   320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分析的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岙大桥主桥为260 m的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以该桥为研究背景分析桥梁结构的地震时程响应,应用MAT-LAB语言编写了3个程序:人造地震动、采用频域积分法将加速度时程转化为位移时程、由确定的加速度时程求其加速度反应谱,并采用SAP2000为计算平台对上述几种情况下的桥梁地震响应做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跨度桥梁对于不同的地震波、采用不同的阻尼算法、是否考虑结构的行波效应、是否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其地震响应差别较大,在分析中应针对具体的桥梁结构确定合理的参数与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212.
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结构工程抗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通过前两位作者前后两次赴汶川地震灾区进行考察调研,获取了震害的第一手资料。首先阐述了汶川地震的特点,分析了结构工程特别是桥梁工程震害产生的原因;研究了桥型与抗震性能的关系,提出在不同场地和不同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桥型、高烈度地震区的适宜桥跨结构型式应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问题,建议对重要性公路桥梁,采用中震不坏的设计原则;讨论了概念设计与抗震构造措施对桥梁抗震的重要性;提出应重视减隔震耗能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根据国外的经验,建议对桥梁结构的抗震评价与加固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探讨了我国在灾害的应急决策机制、防灾减灾政策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我国结构抗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3.
基于推倒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对推倒分析中加载模式的选择和目标位移的求取、计算过程及其用途加以介绍,同时对该方法与一般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弹性分析法作一比较,对于推倒分析方法在桥梁结构抗震分析中的良好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14.
抗震设防标准的提高使钢筋混凝土桥梁柱配筋复杂,施工难度增大,一种曲线形夹式钢筋可用于代替柱的中间复合箍筋,使钢筋绑扎简化。文中介绍了这种夹式钢筋的构造与替代方法,给出了夹式钢筋等效置换中间复合箍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在绑扎柱钢筋时,对现有的复合箍筋配筋方式的柱和用夹式钢筋代替复合箍筋的柱,进行了钢筋绑扎比较,表明采用夹式钢筋,能够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施工简便,显著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夹式钢筋置换复合箍筋后增强了构件的耗能能力,改善了构件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15.
根据多跨连续梁桥的主要结构特点,采用简化的模型来模拟纵桥向的地震动力反应.通过求解简化模型的动力方程,分析了质量比对连续梁桥纵桥向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并用能量法推导了低阶振型地震反应的近似公式.通过与有限元方法的比较,验证了采用几个低阶振型组合计算的反应谱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16.
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中比例阻尼参考振型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比例阻尼参考振型选取对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应用考虑结构阻尼比分布影响的振型应变能比例阻尼理论,选取不同Rayleigh阻尼比参考振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反应谱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比例阻尼参考振型选取的重要度指标,应用应变能比例阻尼理论得到振型阻尼比,将其作为已知条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设计方案(斜拉桥)为背景,研究了比例阻尼参考振型选取的重要度指标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大跨度斜拉桥阻尼比组成复杂,各阶振型的阻尼比差别较大,分布很不均匀,很难利用少数几个参考振型的阻尼比全面反映斜拉桥的阻尼比特性。  相似文献   
217.
强岩溶区隧道施工中隧底最小安全厚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守杰 《隧道建设》2007,27(5):17-19
岩溶隧道底板以下既有溶洞对隧道施工安全及铁路运营有直接的影响,分析、评价岩溶隧道底板的稳定性是岩溶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荷载传递线的概念,提出了岩溶隧道底板最小安全厚度的半定量评价方法;采用弹性理论建立了在岩体按抗拉和抗剪强度准则基础上的岩溶隧道底板岩层的最小安全厚度的理论公式,为施工期岩溶隧道底板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18.
周旋  马力  李响 《客车技术》2005,(4):23-25
利用UG软件二次开发了客车主减速器锥齿轮专用设计平台,论述了平台的结构设计与功能模块设计,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219.
为研究不同计算模型的精确度及实用性,针对不同的反应位移法模型,以某明挖地铁车站为例,在不同地震作用下进行ANSYS建模计算,并与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模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发现反应位移法比经典反应位移法计算复杂,结果偏差较大;强制反应位移法计算量最小,但在地震作用较大时精度较低;整体反应位移法精度高、计算量小,用于明挖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20.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