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297篇
公路运输   537篇
综合类   462篇
水路运输   292篇
铁路运输   360篇
综合运输   64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城市高架桥是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高路网交通效率和融合新老城区、城乡区域等优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高架桥的桥型需服从总体线路的走向,在跨越河流或地面道路等桥下构造物时,其桥墩往往需斜交并在两侧引桥转正交接顺。以广州市某高架桥为例,对此类跨河桥型进行了结构选型优选,介绍了斜交转正交变高连续箱梁的构造点及不同腹板预应力钢束异性化布置方案,并对该类型斜交桥的梁格和下部抗震计算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52.
为全面贯彻低碳理念,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万环西路-南珠大道互通,分析了节能减排理念在城市T形互通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对节点控制因素及交通量预测的分析,形成了4个立交方案;然后对各方案进行油耗指数计算及分析,并结合多因素对各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最后,对项目研究进行了总结:城市互通立交须充分考虑地面辅道交通功能,地面辅道功能如有缺失,可能造成整个互通的油耗指数增大;城市T形交叉节点须保证主线直行交通功能,条件允许时不应与地面辅道及转向交通在同一处合流,易形成交通拥堵点。  相似文献   
953.
车辆动力学虚拟仿真在汽车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传统汽车动力学理论出发,结合 CarSim 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提出了一种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AE)传动系统主减速比的选择策略。综合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规则中各动态赛项目成绩的计算方法,制定了目标分数评价指标,并根据西安交通大学毅行方程式车队 2019、2020 赛季的实车实验,验证了该传动系统主减速比选择策略的优势。研究结果对 FSAE 参赛车队传动系统主减速比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4.
研究考虑风险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问题,目的是为国际集装箱运输提供既能保证经济效益又能降低运输风险的路径参考。通过采用突变级数法对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进而将风险纳入路径选择的考虑因素中来,构建以最小化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综合能耗、运输风险为目标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并以长沙-柏林为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方案相比单目标优化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输费用,缩短运输时间,减少综合能耗,并降低运输风险,实现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经济与安全水平的综合最优;同时,也为不同运输需求及情景下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5.
在机场设置可变信息板(Variable Message Signboard,VMS)提供站台排队时间、道路拥堵状况和车内拥挤度等信息,引导乘客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做出最优交通方式选择.根据出行信息获取的顺序将决策过程分为两阶段,第1阶段是在自身经验或手机导航信息条件下进行初始交通方式选择,第2阶段考虑到VMS信息对乘客的...  相似文献   
956.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rategy specialized for modal energy (ME) based methods, including modal strain energy (MSE) and modal kinetic energy (MKE), to select the best mode subset prior to damage identification. The damages due to the changes in stiffness and mass of structural members are both considered. In order to apply the proposed scheme to a more general situation, the cross modal energy (CME) sensitivity instead of the usual ME sensitivity is derived and designated as a sensitivity index. According to this index, the mode combinations (MCs) that are more sensitive to stiffness and mass changes are retained, while the remaining MCs that complicate the process of damage detection are eliminated.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the proposed mode subset selection strategy (MSSS) is to optimize the Cross-model cross-mode (CMCM) system by eliminating some redundant equations,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MCM method and reducing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MCM method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adopting the MSSS.  相似文献   
957.
由于综合管廊出线节点的选型大部分依托于设计经验,缺少具体可行的选型方法,利用系统科学法中的四元集成法(DHGF算法)建立综合管廊出线节点的选型模型。首先,利用德尔菲法将管廊出线节点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定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通过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和模糊判别法将定性指标进行系统地量化计算,最终确定综合管廊出线节点的选型模型; 最后,结合工程应用实例,验证DHGF 评价模型在综合管廊出线节点选型中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8.
关于我国海底隧道建设若干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国内外海底及水下隧道建设的实例,从海底隧道的工程准备、技术方法、方案比选、风险管理、工程理念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海底隧道项目应从长计议、及早打算、周密安排,才能少走弯路,不失时机;对沉埋法、暗挖法、盾构法修筑海底隧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建议及应当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从线位和线形、线数和断面、附属及运营设施、建造方式等方面对海底隧道工程方案进行比选,提出建议;提出我国海底隧道采用风险管理的建议;进一步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工程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959.
尹琳 《船舶》2020,31(03):28
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有效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以及硫化物和微小颗粒等的排放。不过,由于各种因素,LNG燃料在内河船还未得到普及,LNG燃料动力油轮在内河运输更是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内河船舶LNG应用现状,针对面临的LNG作为船舶动力燃料在主机选型、LNG燃料补给、LNG运输作业安全这三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对相关技术、资源和政策进行梳理,从而得出内河油轮应用LNG燃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0.
\"盖挖工法\"在茅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山西隧道下行线进口段局部为负埋深,为减少公路建设大开大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该段设计采用盖挖法施工。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段盖挖设计和施工方法,工程实践表明盖控法施工环保、安全,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