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104篇
公路运输   471篇
综合类   415篇
水路运输   241篇
铁路运输   137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601.
频率法测量索力中的参数分析与索抗弯刚度的识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有限元法及样条拟合技术获取斜拉索索力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并讨论这些关系在频率法测量索力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以崖门大桥斜拉桥索力测试为研究背景详细分析了频率法测量索力中诸如索的抗弯刚度、支座条件和斜度等参数对索力测试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多阶频率测试结果的斜拉索抗弯刚度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02.
蔡旭  张睿达  陈莉  李智 《中国公路学报》2020,33(10):221-229
目前仍缺乏沥青混合料颗粒接触界面参数的有效获取方法,导致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合料数值分析手段无法精确模拟材料的力学行为。针对"切向弹性刚度"参数无法准确获取的难题,基于自主开发的"沥青混合料颗粒剪切分析系统"开展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界面剪切试验研究,确定合理试验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3种级配和3种集料的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试验,分析不同试验方法得到的剪切模量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60℃试验温度和0.02 mm·s-1剪切速度条件下可获得较为稳定的试验结果;剪切应力曲线表现出典型的"预剪切阶段"、"剪切稳定阶段"和"剪切破坏阶段"三段式增长;级配对界面剪切力有显著影响,AC-13、SMA-13和OGFC-13混合料的峰值均值分别约为100,50,90 N;同一级配下,采用玻璃珠和铁珠的混合料的界面剪切力分别为75,70 N;集料的材料类型是影响界面切向弹性刚度的关键因素,采用玻璃珠和铁珠的界面切向弹性刚度分别是0.17×106 N·m-1和0.22×106 N·m-1,而花岗岩集料则达到0.66×106 N·m-1以上;贯入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和集料类型决定了混合料的剪切模量大小,采用花岗岩集料的AC-13型混合料的剪切模量达到18.88 MPa,OGFC-13混合料最小,仅为8.95 MPa;界面剪切试验得到的剪切模量与贯入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89。所提出的集料接触界面剪切试验可分辨级配和集料类型对切向弹性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3.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与马克思关于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必然还会存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集团利益的差别与对立,甚至还会有某个阶级,某个阶层和某个利益集团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牺牲,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04.
基于Matlab的AUV近水面运动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瑛  徐德民 《船舶工程》2003,25(5):15-18
该文运用矢量方法对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近水面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进行了推导,得到了一个适于在Matlab环境中仿真的高度矢量化的空间运动模型,并用在Matlab的仿真工具箱Simulink中建立的AUV近水面的六自由度运动仿真模块对AUV的近水面运动进行了仿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波浪力对AUV的影响。该模型的建立和仿真为AUV近水面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605.
透明土试验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变形可视化技术,包括透明土的制备和图像捕捉与处理方法等。通过此技术可以对透明土体内部的变形和渗流过程进行观测以实现土的三维变形、强度和渗流等问题的可视化研究。目前应用最多的透明土有2种:第1种是以熔融石英砂为土骨架,正十二烷和15#白油的混合溶液配制透明砂土,第2种是利用无定型硅微粉配制的透明黏土。透明砂土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研究,然而针对透明黏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和深入,应用光学技术搭配透明介质研究土体三维变形和流动规律时,有两点要求不可忽略,一是透明土需要通过激光束对其进行切面,再利用数字照相技术进行图像采集与分析,因此配制出的透明土透明程度要高;二是配制的透明土其基本力学特性要与真实土体性质接近。目前所研究的透明黏土存在透明度不高,强度太低等诸多问题。为此,选取球形硅微粉作为透明土骨架材料,15#白油与正十二烷溶液混合溶剂作为孔隙流体配制新型透明黏土,对新型透明黏土进行直剪试验、一维压缩试验以及渗透试验,研究配制的新型透明黏土用于模拟真实黏土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以球形硅微粉为土骨架,15#白油与正十二烷溶液混合溶剂作为孔隙流体制作的新型透明黏土,其土体的强度特性和压缩系数与粉质黏土特性相似,可以满足模型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606.
冷轧带翼钢筋(CDB-W)是一种新型的冷轧变形钢筋,该钢筋是以普通低碳热轧钢筋(高线圆盘或棒条)为母材经专门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冷轧带翼钢筋具有强度高、粘结握裹力强、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制作了冷轧带翼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1/2缩尺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分析了模型的破坏现象,研究了在不同的地震波形和不同的地震烈度下,试验模型的自振频率变化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检验了模型的抗震能力。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冷轧带翼钢筋剪力墙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07.
为研究简支钢—混凝土组合箱梁体系的剪力滞效应,建立了可考虑剪力滞后、剪切变形、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模型对影响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力学行为的主要参数(宽跨比、滑移刚度和荷载形式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箱梁的剪力滞效应与荷载类型和作用位置有关,剪力滞系数随着宽跨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08.
红砂岩在风化崩解过程中,抗剪强度大幅降低,易引起红砂岩质边坡顺层坍滑。为研究其边坡滑塌的力学机制,采用单点法在边坡软弱岩层位置取样、制样,并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来模拟红砂岩岩层结构面的摩擦剪切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未风化崩解的红砂岩块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其岩层界面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并由此导致其边坡失稳。  相似文献   
609.
传统滑坡推力计算,通常应用不平衡推力法进行抗滑桩设计.但对于多排抗滑桩治理工程的设计,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计算每排桩上的推力大小以及分布形式,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滑坡推力遵循桩-土相互作用原则,可以得到桩后推力与桩前抗力分布形式.以十堰一天水高速某多级剪出口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破碎岩石老滑坡的成因与滑动机制进行分析,明确促使滑坡复活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Plaxi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得到边坡开挖过程、降雨过程与强度折减过程3种不同工况下抗滑桩桩后推力与桩前抗力的分布情况,进而得到每排抗滑桩的滑坡推力分担比.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种种局限性,为多排抗滑桩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1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ssible placement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SS) on an urban tram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potential increases in operat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different locations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Further, the paper suggests the utilis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EV) batteries at existing Park and Ride (P&R) sites as a means of achieving additional energy storage at these locations. The study achieves this through MATLAB modelling utilising captured GPS data and publical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cenario of uni-directional substations with no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overhead catenary f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vel, and discusses the trade-offs between ESS size and required current limits.The results show the savings in both energy and basic CO2 emissions alongside the discussion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RoI) tha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potential installation of ESS at identified ideal locations along the tram network. Moreover, this may be extended to the use of EVs as stationary ESS sited at the existing P&R facilities. Further, the model may also be used to inform future infrastructure upgrades and potential improvements to air quality within urba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