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0篇 |
免费 | 45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70篇 |
综合类 | 1437篇 |
水路运输 | 872篇 |
铁路运输 | 448篇 |
综合运输 | 1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392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485篇 |
2011年 | 523篇 |
2010年 | 317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75篇 |
2007年 | 359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路基长期稳定性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要想通过设计或施工一劳永逸的解决,在技术上是困难的,在经济上也是不适宜的。只有通过对设计、施工、养护三者综合考虑,把握影响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才能经济、合理地解决该问题,使公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运输系统要求的提高,大量高速铁路在我国广泛修建。然而,在软土区域修建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一直备受关注。结合工程实例,借助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对路基施工过程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及结论能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木材船海上运输具有一定的风险,一旦积载和绑扎不当或管理不妥,造成货物滚动、移位、货垛倒塌,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甚至导致船舶倾覆。因此,加强木材船的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是确保木材船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老狐山隧道右线出口路基段的边坡和自然环境,减少开挖,采用棚洞的结构型式,避免由于大开挖引起的边坡或山体不稳定而产生的落石、滑坡滑塌等灾害发生。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棚洞结构进行计算,得出棚洞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并和规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棚洞结构是安全的。对高边坡工程的处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试验段工程为例对岩溶洼地填筑体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对岩溶洼地地基土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填筑体的沉降量及边坡位移量;填筑体沉降量随着填筑体厚度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9):42-48
在线路纵断面的设计中引入节能坡设计理念,对优化线路纵断面设计、降低牵引能耗值和节省运营支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速铁路的特点,提出高速铁路进站节能坡的设计方法和计算算法,给出计算流程,确定各影响参数的约束条件。开发进站节能坡设计程序模块,实现多参数化的进站节能坡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对车站坡段坡度、车站中心至节能坡变坡点距离、动车组编组质量、进站制动力使用系数、节能坡进入初始速度5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确定各因素对进站节能坡的影响程度,为进站节能坡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宏文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4,(10):44-47
内昆铁路老锅厂—李子沟段的高原斜坡软土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 ,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局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性质的软土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修筑路基都将面临路基稳定并如何施工这一课题。通过对该段路基施工的试验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排水治软抗滑”指导原则和处理措施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高原斜坡软土地区的路基综合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在隧道支护结构中采用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技术可以提高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符合混凝土向高性能、绿色化、施工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在宝鸡-兰州复线东巨寺沟铁路隧道选取试验段中实施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支护结构,并作永久性支护结构,免除二次衬砌工作。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铁路隧道试验段采用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了未支护和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支护的隧道相比较,支护后的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得到了减小,隧道变形微小。隧道变形实测结果表明:隧道的变形微小,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当前矩形顶管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并结合顶推力预测、注浆减阻、背土效应演化机制和控制对策、顶进过程中的地层响应模式和沉降计算、工作面稳定性评估等关键技术问题,对矩形顶管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讨论。其次,根据矩形断面掘进机的结构形式和切削方式,对国内外矩形顶管掘进机的开发现状及其分类进行介绍。最后,归纳当前矩形顶管在装备及工程应用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探讨矩形顶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矩形顶管装备智能化,矩形曲线顶进,长距离、大断面及复合地层等复杂场景下的矩形顶管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